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麻醉科手册

高血压病人的麻醉

书籍:麻醉科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麻醉科手册》第452页(4458字)

高血压本身的数值高低,一般并不构成麻醉的危险,主要危险在高血压所并发的血管、心脏、脑和肾脏等重要脏器的功能状况和病变程度,麻醉前必须对此有足够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预防和避免麻醉危险性。

【病情特点】

一、高血压的标准 成人卧床休息15分钟后,凡舒张压超过90毫米汞柱,不论收缩压如何,均列为高血压。按年龄算,在40岁以下,若收缩压超过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不超过90毫米汞柱,也列为高血压。随后年龄每增加10岁,收缩压也增加10毫米汞柱,至60岁以上为止,详见表12~1。

表12~1 高血压标准(毫米汞柱)

舒张压正常而收缩压超过正常者,称为收缩期性高血压,常见于贫血、甲状腺机能亢进、动静脉瘘、Ⅲ度房室传导阻滞、主动脉瓣闭锁不全、主动脉缩窄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病。

二、高血压的病因 临床上把可以查出病因的高血压,统称为“继发性高血压”,而把原因不明的高血压,统称为“原发性高血压”或称“高血压病”。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疾病很多,可归为非肾性和肾性高血压二大类,其中有许多病需要通过手术治疗来降低血压,所以与麻醉处理有密切关系。麻醉者有必要熟悉这些疾病的特点,从而进行相应的麻醉处理。需要采用手术治疗的高血压疾病常见的有:

(一)非肾性高血压:①柯兴氏综合征;②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③假两性畸形;④嗜铬细胞瘤;⑤妊娠毒血症;⑥主动脉缩窄;⑦甲状腺机能亢进;⑧卵巢肿瘤;⑨子宫肌瘤等。

(二)肾性高血压:①肾动脉狭窄;②肾肿瘤;③多囊肾;④肾结石;⑤肾周围脓肿;⑥肾下垂等。

三、高血压的主要病理生理 高血压病的起病方式与症状,及发病的缓急,在各个病人中不尽相同,但大多进展缓慢,病人可经过15~30年或更久的病期,逐渐发生下述一系列病理变化。

(一)血管:早期为小动脉痉挛、小动脉中层肥厚。后期血管发生退行变性、血管弹力纤维变形,小动脉腔径变窄缩小,发生动脉硬化。

(二)肾脏:早期为肾小动脉痉挛,进一步为小动脉肥厚变性、小动脉硬化,肾小球透明样变、肾小管退变、使肾单位破坏,肾功能减退,发生尿毒症,最后肾体积缩小,表面呈颗粒状,皮层变薄。

(三)心脏:早期无变化,以后发生心肌肥厚、左心室扩大。后期随着周围动脉硬化,心脏负担日增,可发生左心衰竭、急性肺水肿。当冠状动脉内径变窄或硬化时,可出现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左室劳累、心肌缺血的损害,有时可导致急性心肌梗塞。约有1/4的高血压病人伴发冠心病。后期主动脉也发生变化,呈囊样中层坏死,夹层性动脉瘤,主动脉弓纡曲延长。

(四)眼底:早期为视网膜小动脉痉挛,日久眼底动脉硬化,严重者可发生出血和渗液及视乳头水肿等。眼底血管的变化常被视作为脑血管的变化。

(五)脑:可引起脑小动脉痉挛、小动脉周围组织萎缩、脑动脉栓塞、脑血栓形成和脑血管溢血等病变。

(六)肺:后期因左心衰竭可导致急性肺充血水肿。在肾功能不全发生尿毒症时,常出现支气管肺炎。

四、高血压的分期 根据血压的高低、血管、心脏、脑及肾等脏器的病理变化程度,可将高血压分为三期,另外还有一种恶性高血压,详见表12~2。

表12~2 高血压分期与麻醉的关系

【麻醉前准备】

一、病人的准备 强调在手术前进行一定时间的治疗,使血压有所下降以后再接受麻醉和手术。这样,对早期高血压可避免出现高血压危象,对后期高血压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常规的术前准备措施应包括:

(一)一般准备: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稳定病人紧张情绪,适当使用镇静剂,睡眠剂。采用低钠饮食,但在术前1~2天应停用,并注意纠正水电平衡紊乱。

(二)药物治疗:包括降压药、利尿药和α或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等的应用。

1.降压药的应用:①利血平,适用于早期高血压病例,0.5~1.5毫克/日,分2~3次口服,血压可在2~7天内下降。下降的血压有时可稳定达数星期之久。对中度或重度高血压,利血平可与降压灵(4~8毫克/次,日三次口服),或肼苯达嗪(10~25毫克/次,日四次口服),或双肼苯达嗪(25~50毫克/次,日3~4次口服)等及利尿剂混合使用。②胍乙啶:作用在某些方面颇似利血平,但不宜混合使用。适用于重度高血压的长期治疗,每日25~75毫克,24~36小时内产生降压作用,停药后可维持降压3~4天。③复方降压片为利血平、双肼苯达嗪、双氢克尿塞等的混合剂,具有用药方便、减少药物副作用的优点,每次1~2片,日三次口服。④复方罗布麻(复方降压宁)为中药罗布麻、野菊花、汉防己与西药肼苯达嗪、双氢克尿塞等的混合剂,每次2片,每日三次。

对高血压病人,手术前应用降压药使血压下降的幅度以不超过原最高收缩压的30%为宜。原则上降压药应在术前10~14天停用,但不宜突然停止用药,最好逐步减量至停用,以免血压波动。

2.利尿药的应用:①双氢氯塞嗪(双氢克尿塞),每次25毫克,日2~3次,需同时口服氯化钾,日1.5~3克。本剂可与降压药混合使用。②利尿磺胺(速尿),每次40毫克,日2次。适用于轻度或中度高血压。

利尿药也应在术前1~2天停用。

3.α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常用的有二苄明、妥拉苏林和酚妥拉明(里杰丁)。主要用于控制嗜铬细胞瘤的高血压发作,每次用里杰丁10~20毫克,每日二次,降压作用在服药后24小时开始,与克尿塞类药合用,可增加降压效果。

4.β受体阻滞剂的应用:常用心得安(10毫克)或心得平(20毫克)或心得舒(25毫克),每日三次,每次1~2片。适用于治疗高肾素性高血压,与利尿剂或肼苯达嗪混合使用,降压疗效更显着。但对合并心刀衰竭、哮喘及肺阻塞性疾病者禁用。对房室传导阻滞、显着心动过缓、未控制的糖尿病慎用。

(三)麻醉前用药:以既能达到充分镇静、又不抑制心血管系统为准。可用巴比妥类药或安定类药使病人在手术前晚有充分的睡眠;手术前二小时可重复一剂量,并配以东莨菪碱,情绪紧张者还可加用度冷丁、异丙嗪。

二、药物的准备

(一)控制高血压危象的药物:有利血平注射剂、25%硫酸镁、阿福那、六甲胺、里杰丁、汉防己甲素、甘露醇、速尿、苯巴比妥钠、水合氯醛、氨茶碱及冬眠灵等。

(二)控制低血压的药物:有50%葡萄糖液,间羟胺、多巴胺及去甲肾上腺素等。

(三)其他:强心剂,抗心律不齐药等。

【麻醉选择】

一、局部麻醉 适用于简单手术。麻药中禁加肾上腺素。术前、术中视需要给适量镇静药。一旦血压剧升,可应用小量冬眠灵(5毫克)或里杰丁、阿福那等控制。

二、腰麻 仅适用于心功能代偿良好的早期高血压病人,且麻醉平面必须严格控制不超过胸水平,因此仅适用于下腹部以下的手术。

三、硬膜外麻醉 应利用导管法作截断性麻醉,尽量控制麻醉阻滞范围勿过广。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或严重高血压者,硬膜外麻醉属相对禁忌。

四、全身麻醉 必须做到诱导平顺,兴奋期尽量缩短,避免血压忽升忽降。一般以用紧闭麻醉机“去氮”后,静注硫喷妥钠诱导,配合肌肉松弛剂作快速气管内插管。麻醉维持可采用乙醚,必要时配合肌肉松弛剂施行控制呼吸,维持浅麻醉,同时用局麻药封闭神经末梢密集的手术区。

五、针刺麻醉 心功能代偿良好的高血压病人,经过术前充分准备,也可采用针刺麻醉,但镇痛必须完全,可结合局麻解决。术中血压仍可能升高,要适法控制。

【处理要点】

一、竭力避免缺氧、二氧化碳蓄积 术中充分吸氧。要正确掌握控制呼吸的技术,避免发生呼吸性酸中毒(换气不足所致),或血压严重下降(控制呼吸压力过大所致)。

二、尽量维持血压稳定 避免忽升忽降,也必须避免长时间低血压。术中可输用高渗葡萄糖及钙剂,以供应心肌能量。术前曾采用低钠饮食和利尿剂者,术中应合理输血补液,以补充血容量的不足,但应避免大量输入生理盐水。对心功能不佳的病人,输血输液要慎重,最好根据中心静脉压及尿量来决定输液量。高血压病人,因其血管收缩性差,术中出血量常较正常人为多,因此需及时补血,以防发生严重低血压。术中如有急性出血时,较快的输血以防止血压下降是必要的,但应掌握分次小量快速输入的原则,详见下节。

三、术中如因麻醉(如腰麻、硬膜外麻醉、硫喷妥钠或冬眠药物等)引起血管广泛扩张而致严重血压下降时,应立即注射适量升压药以使血压恢复至原有水平,但需避免过度升高。低血压的时间应尽可能的缩短,否则可因冠状动脉供血不足而导致急性心肌梗塞的危险。对动脉硬化病人,术中可静脉滴注低分子右旋糖酐,以改善微循环和预防血栓形成。

【并发症】 详见第十四章第二节。

上一篇:三氯乙烯麻醉 下一篇:休克病人的麻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