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髓的位置、形态和节段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山大学出版社《脊髓损伤》第53页(2411字)
脊髓位于椎管内,成年男性脊髓平均长约42~45cm,重约30克。脊髓上端位置固定,在枕骨大孔处与延髓相连;下端的位置则多变,且从胚胎的第4个月开始至成年,随时间的推移,脊髓的下端逐渐相对上移,即所谓的脊髓上升。在胚胎早期,脊髓几乎与椎管等长,所有的脊神经根也几乎成直角与脊髓相连。从胚胎的第4个月开始,脊髓的生长速度低于脊柱的生长,加上脊髓的上端因与延髓相连而位置固定,使脊髓节段的位置由上向下逐渐高于相应的椎骨,至出生时,脊髓的下端已平齐第3腰椎,随年龄的增长,至成年人达到第1腰椎下缘。但成人脊髓下端终止的高度并不恒定,脊髓下端终于第1腰椎下缘的只占50%左右,位置最高的可达第12胸椎中高,最低的可至第3、4腰椎之间。
脊髓呈前后稍扁的圆柱状,外包被膜,脊髓全长粗细不等,有两个呈梭形的膨大部分,上方的叫颈膨大(cervical enlargement),下方的叫腰骶膨大(lumbosacral enlargement)。脊髓下端尖削,呈圆椎状,叫脊髓圆椎(conus medullaris)。脊髓圆椎向下伸出一根细丝,叫终丝(film terminale)。终丝是软脊膜的延续,达第2骶椎水平被硬膜包裹,向下止于尾骨的背面起固定脊髓的作用。颈膨大是脊髓全长上最粗的部分,从第3颈节延伸到第2胸节,相当于第3颈椎到第1胸椎的高度。其最大周径达38mm,在第6颈节(相当于第5颈椎高度)。这两个膨大的形成是由于此处细胞和纤维的数目增多所致。颈膨大的出现与人的上肢功能有关,支配上肢的神经(臂丛)自颈膨大处发出;腰骶膨大与下肢的神经支配有关,它自第1腰节延伸到第3骶节,相当于第9胸椎至第12胸椎高度,最大周径达35mm,位于第12胸椎体下部,向下迅速缩小成脊髓圆椎。膨大的发展与四肢的发展成正比。如长臂猿前肢发达,颈膨大就很明显;袋鼠后肢较粗大,腰骶膨大特别明显。无四肢的动物,如蛇则无这两个膨大。人类的上肢机能特别发达,因而颈膨大也比腰骶膨大明显。终丝是长约20cm结缔组织条索,上端约15cm的一段叫内终丝(film terminale intemum),由硬膜和蛛网膜包绕,与软脊膜相延续,其上端的表面附着有未发育的第2、3尾神经的纤维束,抵达第2骶椎的下缘;尾端约5cm的一段叫外终丝(film terminale extemum),与硬膜融合,向下止于第1尾椎的后面。脊髓中央管伸入终丝内5~6mm。环绕内终丝的蛛网膜下腔比较宽大,已没有脊髓,是临床上做脊髓(腰椎)穿刺的结构基础。
脊髓的表面有数条平行的纵裂、沟。其中前面正中的最深,达3mm,叫前正中裂(anteriormedian fissure),位于脊髓腹侧面之全长,内含有蛛网膜网状组织。脊髓血管的穿支进入前正中裂,并穿入其背侧的白质前连合,供应脊髓中央部血液。后面正中的沟较浅,叫后正中沟(posterior median sulcus),其内有神经胶质形成的后正中隔,深入脊髓4~6mm不等,几乎达脊髓中央管。脊髓借这两条裂和沟分成大致对称的左、右两半。此外,脊髓的两侧面,还有两对外侧沟,即前面的前外侧沟(anterolateral sulcus)和后面的后外侧沟(postolateral sulcus),前外侧沟是传出神经纤维组成的脊神经前根(anterior root)穿出脊髓的部位,后外侧沟是脊神经后根(posterior root)进入脊髓的部位。在脊髓颈段和脊髓胸段上部,于后外侧沟和后正中沟之间,有一表浅的后中间沟(posterointermediate sulus),是脊髓内白质后索中薄束和楔束分界的表面标志。每一节段的前、后根在椎间孔处汇合,构成脊神经。在汇合之前,后根形成膨大,叫脊神经节(spinal ganglion),内含假单极神经元。
与脊柱相对应,脊髓可分为颈段(或颈髓)、胸段(或胸髓)、腰段(或腰髓)、骶段(或骶髓)和尾段(或尾髓)5个部分。尽管脊髓在结构上并不分节,但由于脊髓发出31对脊神经,通常将与每对脊神经相连接的脊髓范围称为一个脊髓的节段(segmentum),由此脊髓有8节颈段(颈髓,C)、12节胸段(胸髓,T)、5节腰段(腰髓,L)、5节骶段(骶髓,S)和1节尾段(尾髓,Co)。每个脊髓节段通过一对脊神经,支配一对体节,即一个脊髓节段对应一对体节,身体的皮肤和肌肉都由胚胎时期的体节发育而来。
人体皮肤感觉神经的节段性分布,在颈部和躯干较为明显,即脊神经的分布仍接近原始状态,每个皮节形成一个环形的束带,环绕颈部和躯干。但在四肢,皮节的分布较复杂,因四肢是由躯干伸出的肢芽发育而成的,从肢芽的根部,有数个体节向它的远端伸入,并沿肢芽的长轴平行排列。相邻皮节的神经分布均有部分的重叠。人体的肌肉是胚胎期由肌节经过分层、合并、纵裂和转移等方式演化而来的。每对肌节都受相应的脊髓节段支配,若一个肌节分化成数块肌肉时,这些肌肉都受同一个脊髓节段支配,如肋间内、外肌就是由同一胸节段支配;若数个肌节合并成一块肌肉时,这块肌肉就同时受多个脊髓节段支配,如腹直肌就受多个胸节段支配。若肌肉是由肌节转移到它处形成的,如膈肌(中心部)原在颈部,以后才转移到胸、腹腔之间,但它仍由脊髓颈节段(C3~C5)支配。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通常可按下法粗略推算:上部颈节与椎骨序数相同,下部颈节和上胸部脊髓节段与上一节椎骨齐平,中胸部脊髓节段与上2节椎骨体平齐,下胸部脊髓节段与上3节椎骨体平齐,全部脊髓腰节平对第10、11、12胸椎体,脊髓骶节和尾节平对第1腰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