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体束与主要感觉束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神经科手册》第37页(1241字)
(一)皮质脊髓束:中央前回上2/3的皮质运动神经元轴突下降,经内囊、大脑脚、桥脑基底部和延髓的锥体,达延髓下部。其大部分纤维经锥体交叉至对侧,下降入脊髓侧索,于脊髓沿途有纤维分出,并与各节段的前角细胞联络。前角细胞即下运动神经元,其轴突经前根参与脊神经,分布到躯干和四肢的骨骼肌。脊髓中一侧皮质脊髓束损伤,则出现损伤平面以下的运动障碍,呈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图29)。
图29 锥体束传导路
(二)皮质延髓束:中央前回下1/3的皮质运动神经元轴突下降,经内囊、脑干腹侧到延髓,沿途分出纤维,止于双侧脑神经核,上部面神经核与脑神经核,接受双侧大脑皮质纤维的管理(下部面神经核与舌下神经核,只接受对侧大脑皮质的纤维管理),下运动神经元即脑神经运动核的细胞,其轴突构成脑神经的运动纤维,公布于部分头、颈部的骨骼肌及咽、喉肌。如一侧内囊的皮质延髓束损害,则出现对侧下部面神经核与舌下神经所管之肌肉运动障碍(余脑神经运动核接受双侧管理,故无瘫痪症状),和对侧偏瘫。
(三)脊髓丘脑束(脊髓视丘束):管理痛觉、温觉和一部分触觉的传导。其第一神经元是脊神经节细胞,中央突经后根进入脊髓后角,后角细胞为其第二神经元,自后角细胞发出的轴突,于同侧上升2~3个节段,再经自质前连合,交叉转入对侧。在侧索的前外侧组成脊髓丘脑束继续上行,经脑干(并入内侧丘系)至丘脑外侧核,交换第三级神经元。其轴突经内囊后肢的1/3上升,终止于大脑皮质的中央后回。当一侧脊髓丘脑束损害时,则出现对侧身体痛、温觉障碍,若损害在脊髓部位时,则损害平面表现较实际病灶部位低2~3个节段。脊髓丘脑束在脊髓内的排列,自外向内分别为骶、腰、胸、颈(图30)。
图30 痛温觉传导路
(四)深感觉与精细觉传导路:此传导束管理肌肉、肌腱、关节的深感与精细觉(两点辨别觉,形态、质量辨别觉)。其第一级神经元为脊神经细胞,经脊神经分布于肌肉、肌腱、关节与皮肤。其中央突经脊神经后根入脊髓后索循脊髓上升,来自躯体下部的纤维居内侧,其排列与脊髓丘脑束相反,自外向内排列为颈、胸、腰、骶,组成脊髓后索的薄束、楔状束,内侧为薄束,是来自第四胸节以下的后根纤维;外侧为楔状束,是来自第四胸节以上的后根纤维。薄束、楔状束向上延续,分别止于延髓的薄束核、楔束核,此二核细胞即第二级神经元,其轴突交叉到对侧中线旁上升,组成内侧丘系,经脑干止于丘脑外核,此处为第三级神经元,其轴突经内囊上升,止于中央前回(深感觉),中央后回。当此脊髓束损害时,则出现损害平面以下的深感觉、精细觉障碍(图31)。
图31 深感觉传导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