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会计手册

编制会计报表的要求是什么?

书籍:会计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经济 企业管理出版社《会计手册》第336页(2232字)

会计报表的编制要求,是指会计报表提供的信息所应具有的质量特征。最主要的质量特征是可理解性、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及时性。

1.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是指会计报表中提供的信息要便于使用者理解,有关的说明要清楚、明晰。

具有不同知识背景的使用者,对报表的理解可能有差异。报表设计者假定使用者具有一定的工商经济活动和会计知识.并且愿意花费一定的时间去研究会计报表,那么,编成的报表主应当能被上述使用者正确理解。当然,有些复杂的会计事项,与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是相关的,不能因为某些使用者难以理解而从会计报表中排除。

2.相关性

相关性是指会计报表提供的资料应当是有用的,必须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相关联。这些资料可以帮助使用者对过去进行评价,对现在进行判断,对未来进行预测。使用者利用会计报表,能够确定或纠正自己过去的评价、判断或预测,并且改善自己的经济决策。

报表资料的相关性与其重要性有联系。与决策相关的资料可能相当广泛,但通过会计报表只提供具有重要性的资料。所谓重要性是指资料的省略或者失误会引起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判断或者产生重大的失误。重要性是决定是否提供资料的取舍点。

3.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会计报表提供的资料必须没有重要差错和偏向,并且能如实反映情况,因而可供使用者作为决策依据。资料要想成为可靠资料,就必须如实反映情况。如实反映并不要求完全符合客观事实。大多数会计资料受到信息计量和反映技术的限制,不可能完全与客观事实一致。例如,大多数企业会随着时间推移而产生商誉,但可靠计量很困难,因而除企业产权变动之外,会计上不确认其价值。又如折旧是按规定标准和程序计算的,往往并不考虑个别固定资产实际磨损状况。因此,“如实反映”仅仅限于“所拟反映的情况”,并且是按照会计准则和制度规定的程序进行反映。

要想使资料可靠,就必须根据会计事项的实质和经济现实,而不仅仅根据它们的法律形式进行反映,即实质重于形式。交易或其他事项的实质,与它们的法律形式或人为形式并不总是一致的。例如,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在付清全部租金前所有权在法律形式和人为形式上并不总是一致的,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在付清全部租金前所有权在法律上仍属出租方,但实质上与此有关的风险和报酬已全部转给了承租方。因此,承租方在租入固定资产后就应列入自己的会计报表,尽管其在法律形式上尚不属于本企业。

可靠性还要求提供的资料不带有编报人的个人偏向和主观色彩,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采用谨慎原则。编报人不能通过选取资料去故意影响使用者的决策和判断,不能故意抬高或压低资产、负债和费用,不能过多地提取坏账准备。

可靠性还要求资料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说在重要性和成本允许的范围内做到完整。遗漏会造成资料的虚假或令人误解,从而使资料不可靠并且在相关性上出现缺陷。

4.可比性

可比性是指会计报表提供的资料,应能满足使用者进行不同时期会计报表比较和不同企业会计报表比较的要求。

可比性首先要求某个企业不同时期对同类交易的计算和列报,必须按照前后一致的万法进仃。

可比性还要求把编制会计报表所采用的会计政策、政策的变动及其影响告诉使用者。使用者据此能够鉴别同一个企业不同时期以及不同企业同一时期会计政策的差别。

可比性并不意味着企业不能改变会计政策。当事实的变化使原有会计政策不合乎相关性和可靠性要求时,企业不宜延用过去的核算方法,而应改变会计政策。可比性要求向使用者报告这种变动及其影响,以便使用者在此情况下仍能完成对不同时期和不同企业的比较。

5.及时性

及时性是指会计报表应当按规定时间送达使用者。

会计报表不适当地拖延,就可能失去其相关性,影响使用者的决策。通常,对于每月、每季、每年报送会计报表的时间,事先都有明确的规定。

6.谨慎性

谨慎性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应当对企业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做出合理的预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不可避免地要面临各种风险,各种潜在损失和费用随时会变为现实。因此,为了保证会计报表的可靠性,避免报表使用者可能产生的盲目乐观的态度,有必要采用适当的方法对可能发生的损失的费用进行合理的预计。例如,计提坏账准备、后进先出法和加速折旧法等均是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