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氨蝶呤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临床用药速查手册》第423页(2272字)

【别名】:

安克生,氨甲蝶呤,氨甲叶酸,美素生,秘都锭;MTX

【释文】:

片剂:2.5mg,5mg,10mg;粉注射剂:5mg,10mg,25mg,50mg,100mg。

【药理作用】:

本品系抗叶酸类抗肿瘤药,对多种动物肿瘤有抑制作用。本品通过对二氢叶酸还原酶的竞争性抑制而发挥作用。二氢叶酸还原酶是DNA合成中的一个重要的酶,在叶酸变为四氢叶酸、脱氧尿嘧啶核苷甲基化转变为胸腺嘧啶核苷的过程中必不可少。该药选择性作用于DNA合成期(即S期),还可作用于G1/S转换期。大剂量时对非增殖细胞特别是肝细胞也有直接毒性作用。本品口服吸收良好,血浓度在30~60分钟达到高峰,但大剂量或与食物同服则吸收较差。肌注后血浓度维持较久,鞘内注射时消失缓慢,脑脊液中的浓度可维持6日左右。本品吸收后60%~85%与血浆蛋白结合,若同时服用乙酰水杨酸或磺胺类药则可排挤结合的本品,因此疗效和毒性均增高。肝肾功能受损也可增加本品的毒性。大剂量时可通过血脑屏障。主要以原形从尿排出,48小时可排出90%。

【主要用途和用法】:

主要用途:适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特别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特别是非霍奇金淋巴瘤)、蕈样肉芽肿、多发性骨髓瘤、头颈部癌、支气管肺癌、各种软组织肉瘤、乳腺癌、卵巢癌、子宫颈癌、睾丸癌、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大剂量给药时可用于骨肉瘤。②也可用于治疗银屑病。③鞘内注射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脑膜白血病及恶性淋巴瘤的神经系统转移。

成人用法:

(1)口服 ①一般用量:0.1mg/(kg·d)。一个疗程安全剂量为50~100mg。②蕈样肉芽肿:2.5~5mg/d,连服数周甚至数月。③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维持治疗:15~50mg/m2,每周1次,连用4周。④滋养细胞肿瘤(葡萄胎、恶性绒毛膜腺瘤):15~30mg/d,连用5日。如未出现毒性反应,可给予下一疗程,一般应用3~5个疗程。

(2)肌注 ①急性白血病:每次10~30mg,每周1~2次。②滋养细胞肿瘤(葡萄胎、恶性绒毛膜腺瘤):同口服给药。

(3)静注 急性白血病:同肌注。

(4)静滴 ①滋养细胞肿瘤(葡萄胎、恶性绒毛膜腺瘤):10~20mg溶于5%或10%GS500ml中滴注,qd,5~10次为一个疗程。总量为80~100mg。②急性白血病:同肌注。③大剂量疗法:每次1000~5000mg/m2,溶于GS或GNS中滴注4~6小时。从用药前1日开始至用药后1~2日,应注意水化和碱化尿液,每日尿量不少于2000ml。用药后24小时起,每3小时肌注亚叶酸钙9~12mg,连用3~6次或直至甲氨蝶呤血药浓度降至5×10-8mol/L以下。

(5)动脉滴注 每次5~10mg,加入5%GS中缓慢滴注24小时。

(6)鞘内注射 治疗脑膜白血病,每次6mg/m2(通常为10~12mg),加NS稀释至1mg/ml鞘内注射,qod。用于预防时,每次10mg,每隔6~8周1次。

(7)腔内注射 每次30~40mg,每周1次,如抽出胸腔积液量少于500ml时,剂量应酌减。

儿童用法:

(1)口服 ①一般用量:0.1~0.2mg/(kg·d)。②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维持治疗:同“成人用法”。

(2)肌注 急性白血病,每次20~30mg/m2,每周1次或视骨髓情况调整。

(3)静注 急性白血病,同肌注。

(4)鞘内注射 脑膜白血病:每隔2~5日注射1次,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每次推荐剂量如下:①小于1岁,4mg;②1岁,8mg;③2岁,10mg;④3岁以上,12mg。

【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①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口腔炎、胃炎、腹泻,严重时可出现便血。②骨髓抑制:主要表现为白细胞下降,对血小板也有影响。严重者可致全血细胞减少。③肝肾功能损伤:长期应用可致肾功能损伤、药物性肝炎。④其他:部分病人有脱发、皮炎、色素沉着;鞘内注射剂量过大可引起抽搐;妊娠早期应用可致畸胎;少数病人可月经延迟及生殖功能减退。大剂量应用时还可引起发热、头痛、皮疹、口腔溃疡、血清肌酐及氨基转移酶升高。⑤在静滴前后,必须大量补给水分并使尿液碱化,同时还应避免摄入含酸性成分的饮食。在应用大剂量治疗期间及停药后的一段时间内,摄入含酸性成分的饮食能使尿液酸化,可能引起肾中毒,这对于某些病人有致命危险。⑥连续滴注,无论是动脉或静滴,毒性均较单次给药提高数倍。⑦肝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及孕妇禁用。⑧停药后仍可有血象下降,故在停药后10日内仍应继续观察。

上一篇:司莫司汀 下一篇:氟尿苷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