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临床普外科手册

克罗恩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临床普外科手册》第244页(1386字)

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又称局限性肠炎,是原因不明的胃肠道慢性硬化性肉芽肿性炎性疾病,常累及末段回肠,也可同时累及小肠和结肠。病变局限于肠管的一处或多处,呈节段分布。病变肠襻之间以及周围组织、器官常粘连,或因溃疡穿透而形成内瘘或外瘘。

【诊断要点】 本病病程较长,症状时轻时重,无特异性,常见症状和体征包括:

1.腹痛:脐周或上腹部间歇性腹痛,炎症累及壁层腹膜时可产生持续性、局限性疼痛,并有局部压痛。

2.腹泻:一般每日2~5次,水样便,不含脓血或黏液。

3.发热:肠道炎症活动时,可有中等程度的发热,伴腹腔脓肿时可出现高热及毒血症状。

4.腹块:病变肠段与增厚的系膜或邻近脏器粘连形成炎性包块或脓肿,有压痛。

5.肠瘘:常见回肠-回肠瘘,回肠-乙状结肠瘘及小肠-膀胱瘘。肠-肠内瘘常无症状,但胃-结肠或十二指肠-结肠内瘘可产生严重的腹泻,肠-膀胱瘘有尿痛、尿气和尿脓等表现。肠皮肤外瘘常发生在手术切口处。

6.营养不良:因腹泻或肠内瘘使肠吸收功能降低,导致消瘦、低蛋白血症和水电解质紊乱。

7.X射线表现:气钡双重造影可见“鹅卵石”征,晚期X射线表现为一无扩张性的僵硬肠管。多发病变时出现典型的跳跃式病灶;并发肠瘘时可见钡剂分流现象。

8.内镜检查和组织活检: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见结肠有节段性病变,黏膜活检见到非干酪样肉芽肿有助于诊断。

【处理】 无根治疗法,一般宜先内科治疗,包括营养支持和免疫抑制药物治疗。手术指征包括:经内科治疗无效并有并发症的患者,包括肠梗阻、慢性肠穿孔后形成腹腔脓肿、肠内瘘或外瘘等。

1.营养支持:重点是贫血和低蛋白血症,摄入高热量、高蛋白、低脂肪和低渣饮食;必要时予以禁食,肠外营养。

2.抗炎:常用水杨酸偶氮磺胺吡啶(SASP),0.5g,qid,服用时注意防止白细胞减少;甲硝唑(灭滴灵)0.4g,bid,维持3~4个月。醋酸泼尼松(强的松)0.25~0.75mg/(kg·d),分次口服,开始时用较大剂量,1周后逐步减量,小剂量维持6个月或更长时间;结直肠病变可用氢化可的松25~50mg保留灌肠。

3.抗生素对本病无治疗作用,但可预防应用免疫抑制剂和激素后的继发感染。

4.捷径手术:较少用,仅用于个别病例,如克罗恩病导致的十二指肠梗阻。

5.病变肠管切除及肠吻合术:疗效较好,切缘应靠近病变边缘。不宜多切,以免多次发作作肠切除后导致短肠综合征。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