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颈囊尾蚴病
书籍:肉类工业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肉类工业手册》第757页(589字)
细颈囊尾蚴病(Cysticercosis tenuicollis)是由泡状带绦虫(Taenia hydatigena)的幼虫——细颈囊尾蚴(Cysticercus tenuicollis,俗称“水铃铛”)所引起的一种常见寄生虫病。
(一)鉴定
细颈囊尾蚴常寄生于家畜的大网膜、肠系膜、肝、肺等处,如虫体寄生于实质器官,常压迫局部组织形成凹陷。虫体常被结缔组织所包裹,有时甚至形成较厚的包膜。包膜内的虫体可发生死亡钙化,此时常形成一皮球样硬壳,破开后则见许多黄褐色钙化碎片,以及淡黄或灰白色头颈残骸。
在宰后检验时,可以从感染器官看到大小由几毫米到10cm不等的囊泡。囊内含透明液体,上系着相当大的头节,头节上具有四个吸盘和由36个角质钩组成的一个双排齿冠,提起头节可见有一细长的颈。
此外,幼龄虫体体积很小,仅数毫米大,易与囊尾蚴相混淆,但细颈囊尾蚴的头节从不嵌入囊内,以资区别。
(二)处理
轻者割除患部,重者将整个器官作工业用或销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