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临床普外科手册

急性血管创伤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临床普外科手册》第361页(1187字)

急性血管创伤在急诊中时常遇见,在自然灾害或战争中更多见。各种开放性外伤或闭合性外伤均可能伤及动脉或静脉,外科手术中也可能发生血管损伤。及时发现并予以相应治疗,可避免严重的后果。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血管损伤有着不同的临床表现,其治疗方法各不相同,但有些原则是相同的。

【诊断要点】

1.大出血:开放性创面如有大出血,应考虑血管损伤的可能,动脉损伤可表现为搏动性出血,静脉损伤的血液颜色呈暗红色。出血量大时有休克表现。胸腹部闭合性外伤如有休克表现时,可能伴随大血管的损伤。

2.肿胀:肢体外伤后如损伤血管,可表现为肢体肿胀,压痛明显,表面皮肤可有青紫斑,肿胀严重时可有张力性水疱或血疱。

3.动静脉瘘:如同时损伤相邻的动脉和静脉,可发生动静脉瘘,多见于枪弹伤、刀刺伤,也可能是医源性(如动脉穿刺等)。动静脉瘘处可闻及连续性杂音,远端肢体可有缺血表现。

4.损伤远端肢体缺血:肢体动脉损伤后,可使远端肢体苍白、无脉、疼痛、皮温冷,甚至发生肢体坏疽。肢体静脉损伤后形成的血肿可压迫动脉,使远端肢体缺血。

5.血常规检查可帮助判断出血量的多少,彩超、CT、DSA造影等虽有助于诊断,但因费时而影响及时治疗,仅在必要时采用。

【处理】

1.非手术治疗

(1)包扎、压迫止血:浅表小血管损伤可采用包扎或局部压迫止血。

(2)止血药物治疗:对少量出血可试用止血药物,如酚磺乙胺(止血敏)、维生素K1、氨甲环酸(血速宁)或立止血等。止血药物常只能作为辅助治疗措施。

2.手术治疗: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首先控制好近远端动、静脉,再探查创面,不要盲目止血。

(1)血管结扎:对不重要的血管可用结扎或缝扎方法止血。

(2)血管修补:用无损伤缝线,修补损伤的血管,如血管壁缺损较大,可选用人造材料或自体血管作补片修补缺损。

(3)血管移植:如损伤处血管无法修补,则可用自体血管或人造血管作血管移植。创面污染较重时,应选用自体血管,以防移植物感染。大隐静脉是最常用的自体移植材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