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临床急症手册(修订本)》第210页(1568字)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是胰腺炎中最严重的一类。其病情重,发展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应引以重视。该病发作有1/3以上患者与其胆道系统疾病有关,抢救中应注意胆道情况。

一、临床特点

(1)腹痛。常于饱餐和过量饮酒后突然上腹持续剧痛伴阵发加剧,如刀割难忍,放射至腰背部。

(2)恶心、呕吐。吐出物多为食物或胃及十二指肠内容,呕吐后症状多有所缓解。

(3)腹胀。上腹或全腹有压痛、反跳痛,左上腹明显。腹部有移动性浊音,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甚至高热、黄疸、休克和皮下出血。少数患者数小时内就出现严重休克。

(4)实验室检查。周围血相明显升高,白细胞在15×109/L以上;血淀粉酶升高,24h达高峰,48h后下降,尿淀粉酶48h后仍处较高水平;血清Ca2+下降至2.00mmol/L以下,血清酯酶在发病后1周内多持续增高。正常值为0.5~1U/ml,发病后24h时升至1.5U/ml。

二、急救与护理

(1)有休克者,首先抢救休克,同时做好急诊手术的术前准备。

(2)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并同时静脉滴注5-Fu500mg,抑制胰腺外分泌的活动。

(3)手术抢救。若为胰尾和部分胰体坏死,做规则性远段胰腺切除或次全胰腺切除;若为散在灶性胰腺坏死,可做坏死灶清除术;若全胰已呈现坏死征象者,胰周围解剖关系尤其胰头部肝门区板结成块,不可能负担过大过复杂手术,可做远侧半胰并脾切除,胰腺离断面除结扎活动出血点外,胰管不做结扎,胰腺断端不宜缝闭,胰液引流充分,胰管内压迅速下降,有利于胰腺病理状态的转归。残留胰周放一粗三腔多侧孔引流管,术后做灌洗用。同时做上段空肠的营养造瘘,两侧下腹(盆腔及结肠旁沟)各置放引流管,排除腹腔残存脓性液。

(4)术后继续输用5-Fu,第3天肠功能恢复后,用要素饮食经肠道滴入,维持患者的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使十二指肠区及残留胰腺等处于休息状态,有利于恢复。

(5)从三腔多侧孔引流管负压装置持续滴入含有庆大霉素的生理盐水,每日用量3000~5000ml,冲洗残胰,促使其坏死组织脱落、分离,稀释胰周围及胰腺残端排出的具有高消化能力的胰液,同时由负压持续抽吸,排出体外。该管放的时间,原则上到负压吸引抽出的液体清亮,无坏死组织样絮状、块状物,测其内淀粉酶含量在50索氏单位以下时,连续观察3~5d,可停止腹腔灌洗;一般是术后2星期以上。但这时不宜将三腔多侧孔引流管装置拔除,暂留观察为妥。

(6)患者情况好转,开始饮食,B超探查胰区无明显病变者,可逐渐(每3d拔出3~4cm)将三腔管拔除。

(7)术中探查,胰腺已呈暗色,状如完全坏死样,经以上处理患者痊愈后,残留胰腺仍有内分泌功能,尿糖(-)、血糖维持正常范围,但外分泌功能不佳,需服助消化药。

(8)该类患者必须加强护理,注意预防压疮发生。严密观察精神、神志的改变,及时发现胰性脑病,给以尽早处理。加强引流管护理,防止引流管阻塞和脱落。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