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系列外科手册》第168页(2997字)

丹毒是皮肤及其网状淋巴管的急性炎症。

〔病因病理〕

多由β-溶血性链球菌从皮肤、粘膜的细小伤口侵入所致,蔓延迅速,但很少出现组织坏死。

中医认为丹毒是由于外感风湿之邪或湿热、肝火内郁肌肤所致。

〔诊断要点〕

1.多发于颜面、小腿及腰背处。

2.发病前常有畏寒、发热、头痛、恶心等全身症状。

3.局部突然出现红肿,色如涂丹脂染。以周围明显,边界清,按之退色,一面发展,一面从中心处消退、起悄,很少化脓。

4.发于小腿者,易反复发作,形成象皮腿。

〔鉴别诊断〕

1.接触性皮炎:有过敏物质接触史,部位局限,皮损以肿胀、水疱、丘疹为主,伴焮热、痒痛,无全身症状。

2.蜂窝织炎:局部皮肤红肿、焮热疼痛,以中央明显,边界不清,7~10天化脓,大多坏死溃烂。

〔辨证分型要点〕

1.风热炽盛:多发于颜面部,焮红、灼热、疼痛,重者目不能视,壮热,伴口干渴、便干、尿赤、舌红、苔黄、脉数。

2.肝经郁火:多发于腰背、胸胁处,掀红、肿胀、伴发热、口干苦、舌红、苔黄、脉弦数。

3.湿热下注:多发于下肢,易反复发作,红肿、灼热、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4.热毒内攻:红肿蔓延,灼热、疼痛,伴壮热、神昏、谵妄、头痛、恶心、便秘、溲赤、舌红绛、苔黄、脉洪数。

〔治疗〕

一、中医论治

(一)证型论治

1.风热炽盛。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

〔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

黄连15g 黄芩15g 蒡子15g 连翘15g 板蓝根15g 玄参15g 金银花30g 栀子15g 桂枝15g 丹皮15g 甘草10g

〔加减〕壮热,加石膏15g,知母15g;便干,加大黄10g;尿赤,加竹叶20g。

2.肝经郁火。

〔治法〕清热泄肝。

〔方药〕化斑解毒汤。

石膏15g 连翘15g 黄连15g 知母15g 玄参15g 栀子15g 生地15g 泽泻15g 丹参15g 甘草10g

〔加减〕口干苦,加黄芩15g,柴胡10g;便干,加大黄10g,杖15g。

3.湿热下注。

〔治法〕清利湿热。

〔方药〕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

金银花30g 牛膝15g 黄柏15g 茯苓15g 地丁15g 萆藓15g 薏米40g 泽泻15g 滑石10g 甘草10g

〔加减〕口渴,加生地15g;尿少,加车前15g。

4.热毒内攻。

〔治法〕清热解毒凉营。

〔方药〕清瘟败毒饮。

黄连15g 黄芩15g 栀子15g 石膏15g 生地15g 金银花15g 连翘15g 玄参15g 竹叶15g 丹皮15g 甘草10g

〔加减〕壮热,加知母15g;神昏,加安宫牛黄丸。

(二)中成药

1.犀黄丸,3g/次,2次/日;

2.六神丸,10粒/次,3次/日。

(三)外治疗法

1.金黄散或玉露散凉开水调,外敷;

2.水调散外敷;

3.鲜公英、地丁、野菊花捣烂外敷;

4.象皮腿可用鲜乌柏叶、梓树叶、松针各60g,生姜30g煎汤外洗;

5.下肢丹毒可行放血法。

(四)单方验方

1.下肢丹毒用苍术15g,黄柏15g,板蓝根3g煎汤服。

2.大黄研末,茶水调敷。

3.蚯蚓1条洗净,加入白糖少许外涂。

二、西医治法

(一)抗炎治疗

一般应用青霉素肌注或静点。

(二)一般治疗时

患者宜卧床休息,患肢抬高,发于面部,宜少谈话。

(三)局部治疗

用50%硫酸镁液湿敷。

〔预防与护理〕

1.积极治疗手足癣。

2.积极处理皮肤及粘膜伤口。

〔现代研究〕

虎杖的主要成分为大黄素甲醚、大黄酚,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卡他球菌、链球菌、大肠杆菌等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