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牵牛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育苗技术手册》第132页(2030字)

矮牵是茄科矮牵牛属多年生草本植物,生产上作一年生栽培。学名Petunia hybrida,别名洋牡丹、碧冬茄、灵芝牡丹、王子观灯、杂种撞羽朝颜等。原产南美洲的阿根廷。矮牵牛花大,色彩丰富,花期长,是重要的草本花卉。可布置花坛、花境、盆栽,大花瓣种可作切花,温室栽培四季开花。

(一)植物学特征 茎稍直立或匍地生长,有黏性,并略有茄科植物的特有气味,被有黏质柔毛,株高20~60厘米。叶卵形,全缘,顶端渐尖或钝,几乎无柄,上部叶对生,下部多互生,叶质柔软。花单生叶腋及顶生,花萼5裂,裂片披针形,花冠漏斗状,长5~7厘米,花直径5厘米以上,雄蕊5枚。花色有粉、红、紫、白、粉红、玫瑰红、雪青等,有一花一色的,也有一花双色或三色的。微香。蒴果尖卵形,2室。种子千粒重0.16克左右。

(二)秧苗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种子发芽出土最适温度20~23℃,子苗期白天生长最适温度23℃左右,成苗期白天27~28℃、夜间13~15℃较适宜,耐热,又能耐轻霜。喜光,光照充足叶片平展,光不足竖着向外伸展,夜晚叶片直立,喜长日照。要求床土疏松、肥力中等,床土中速效氮含量在100毫克/千克左右,五氧化二磷20毫克/千克左右,氧化钾25毫克/千克左右较为适宜,育苗温度低时磷的含量应增加。床土pH6.5左右最适。当光照充足时,二氧化碳含量在1000~1500毫升/米3能显着促进秧苗生长。空气相对湿度85%~90%最适宜秧苗生长。对床土水分要求适中,忌太湿。

(三)播种育苗技术 矮牵牛蒴果成熟会自动裂开将种子散出,应在其尖端变黄时采收,一般在清晨采收最适。

春季育苗在夏天开花繁茂,即使气温高达38℃仍正常开花。作者试验,1999年盛夏温室内午间前后气温高达38℃多日,矮牵牛仍生长良好,花朵盛开。然而,为了株形美,在布置花坛时应分批播种,如布置春季花坛,12月初播种,4月开花;夏季花坛4月初播种,7月开花;秋季花坛7月初播种,9月上中旬开花。

冬春在温室内育苗,育苗天数60~80天。播种床土过细筛,并选用疏松的材料。用育苗盘播种,用喷壶浇足底水,撒播,每平方米苗床播种量1.5~2克,覆细土0.2~0.3厘米,然后盖上地膜。作者试验,薄覆土比不覆土的出苗率高。控制地温21~23℃,播干种子单瓣品种5天出苗,重瓣品种7天出苗,出苗后及时揭去地膜。出苗后将地温降至16~18℃,或停止加温,白天气温控制在25~30℃以提高地温。当有1片真叶时移植,最好只移植1次,用直径7~8厘米的容器培育成苗,也可按7~8厘米的距离开沟分苗。缓苗后白天气温控制在25~28℃,夜间13~15℃。水分适中控制。开沟分苗的如苗不太小应早割坨炼苗。定植前5~7天炼苗,终霜后定植露地。

如果为了提高布置花坛的效果,也可用直径10厘米的容器培育开花的秧苗定植,或育苗后期将直径7~8厘米的容器调开一定距离。毫无疑义,这样做育苗天数应延长。

(四)扦插繁殖技术 重瓣或大花品种不易结实的可用扦插繁殖。从开过花的老株上剪取新芽作插穗。做法:老株花谢后,即将老茎剪掉,控制浇水,过一段时间长出新芽作插穗。插穗长3~4厘米时,将其基部削成蹄形。用细沙作基质,扦插深度1.5厘米,插后遮光,控制地温20℃左右,2周后生根,生根率50%~60%。也可水插育苗,生根率80%~90%,根长3~4厘米时移入容器中培育成苗。

(五)组织培养技术 感染TMV、CMV病毒的,以芽端0.1~0.2毫米生长点为外植体,先在White加10%过滤灭菌的椰乳和0.1毫克/升吲哚乙酸的培养基上培养,2~6个月后长成1~2毫米大小的芽,然后继代培养。

一般可用叶片、花朵、下胚轴作外植体,材料来源多,有利于生产上加快繁殖。将外植体用自来水冲洗20分钟,接着在无菌条件下用70%酒精浸泡10~20秒钟,再用无菌水冲洗2次,然后在10%漂白粉澄清液中浸泡20分钟消毒,最后用无菌水冲洗3次,用无菌滤纸将水吸掉,并在其上切块,叶片切成5毫米见方小块,花纵切为4~5块。用MS加0.5~1毫克/升6-苄基腺嘌呤和0.01~0.1毫克/升萘乙酸的培养基培养,.1周后愈伤组织开始增生,2周后出现小圆点。将产生的诱导芽进行分切,接到1/2MS培养基上,添加0.01~0.05毫克/升萘乙酸。约培养2周后可产生1~2厘米长的根系数条,在20℃的温度下移栽。

上一篇:含羞草 下一篇:花卉育苗技术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