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科花卉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育苗技术手册》第238页(1865字)

兰科(Orchidaceae)花卉是兰科观赏植物的总称。我国传统栽培的兰花是兰属(Cymbidium)中的几种地生兰又称“国兰”,或者说,狭义的兰花是兰科兰属花卉植物的总称。兰花为我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除兰属外,还有许多地生兰类花卉,如虾脊兰属(Calanthe)、杓兰属(Cypripedilum)、斑叶兰属(Goodyera)等。现在栽培的还有热带兰,多为附生兰类,如卡特兰属(Cattlega)、蝴蝶兰属(Phalaenopsis)、蕾丽兰属(Laelia)等。

兰科花卉多株态优美,花容清秀,香气馥郁。多用于盆栽,在江南有些兰科花卉用于园林绿化、庭院栽培,有的可作切花,如蝴蝶兰属是着名的切花种类。下面以兰属花卉为例介绍育苗技术。

(一)秧苗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喜温暖环境,最适生长温度18~25℃,忌高温。忌强光直射,春夏季应遮光70%左右,秋季上午充分见光,冬季应有充足的光照,在30℃以下时,光照度15000勒克斯左右,30℃以上10000~12000勒克斯最适。空气相对湿度以70%~85%为宜,床土要保持湿润。要求疏松、肥沃、保水透水性良好的微酸性床土,适宜pH为5~6.5。

(二)分株繁殖技术 分株一般每隔2~3年分一次,应在休眠期进行。夏秋开花的在春季新芽未抽出前进行,春季开花的在秋末生长停止时进行。分株前使盆土稍干,以利根系变软,减少损伤。分株时先脱盆,除去根部土壤,洗净根系,剪去枯叶烂根,晾2~3小时,在假鳞茎间隙较大的地方用利刃切割分株。分株后的每丛至少要保存5个连结在一起的假鳞茎,不要碰伤叶芽和肉质根,切口处涂草木灰或硫磺粉防腐。培养土采用富含腐殖质的沙质壤土或用腐殖土3份、沙壤土7份配制,过筛消毒后再用。花盆以瓦盆为好,盆底排水孔应比一般花盆大。上盆时底部铺上约为盆深1/5~1/4的粗沙或小石子,再放粗粒土及少量细土,把兰花放入,理顺根系,加细土理根,栽植深度以假鳞茎上端与土面齐平为准。用细喷壶喷水浇透,置阴处10~15天,保持土壤潮湿,之后放入半阴半阳通风处,进行正常养护。

(三)播种育苗技术 由于兰花种胚发育不完全,无胚乳,种子又极小,种皮不易吸水,故需用兰菌或人工培养基供给养分。播种最好选用尚未开裂的果实,用70%酒精进行表面灭菌,然后在无菌条件下用小刀剖开,取出种子,用细白布包裹,置于烧杯中,用10%的次氯酸钠溶液浸泡5~10分钟或用饱和漂白粉清液充分浸泡20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3~4次,播种于White培养基附加萘乙酸、椰乳及活性炭的培养基上。播后置于(25±3)℃的暗培养室内,萌动初呈白色小颗粒,移到光下迅速膨大、转绿,形成原球茎。原球茎多为丛生形,以后生长速度较快,从播种到移植,需半年到一年时间。经8~10年培养才能开花。

(四)组织培养技术 可用茎尖、茎节、花芽、叶尖、根茎等作外植体,通常选用其初生茎的顶芽及侧芽,且顶芽的诱导启动率及成功率均大于侧芽。

采芽时先从母株上切下初生茎,用自来水冲洗,剥去外叶,吸去表面水分,在无菌条件下用75%酒精浸泡数秒后,再用饱和漂白粉上清液浸泡10分钟,再用无菌水冲洗3次,放在消毒滤纸上吸去水分,用解剖刀(针)取芽接种。一条初生茎取芽4~5个。不同品种所需培养基不同。如建兰类用MS培养基附加0.5~5毫克/升的6-苄基腺嘌呤及萘乙酸,适当添加椰乳,pH为5.2~5.5;蕙兰可用Morel培养基。接种后温度控制在(25±3)℃,初期控制弱光,外植体启动形成原球茎后移入光培养室,光照度1000~2000勒克斯,温度同前。以后不断分割原球茎增殖,光照时数10~12小时,将原球茎转到适当增加6-苄基腺嘌呤、萘乙酸及活性炭的B5固体培养基上可分化出芽和根。1~2个月后,当苗高2~3厘米、有根1~2条时转入去掉6-苄基腺嘌呤的B5培养基上,使其健壮生长。每1~2个月更换一次培养基。在4~6个月后,当苗高10~12厘米、有根2~3条、根芽生长茁壮时移植。从接种到移植约需1年半至2年。移植前将试管拿到移植处,去盖放置3~4天,取出洗去培养基,吸干水后移入花盆,一般培养3~5年开花。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