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性毒剂的毒剂侦检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清华大学出版社《反化学恐怖医疗手册》第121页(2215字)

对神经性毒剂的袭击,做好防护工作,可以大大削弱神经性毒剂的杀伤作用。神经性毒剂损伤的防护,也必须充分发动群众,平时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进行简易的自救互救的防护训练,在化学恐怖发生时能用得上、效果好。

一、毒剂侦检方法

1.感官法

施放毒剂后会出现各种迹象,依靠感官有时即可作出初步判断:①发现有气团、烟或烟雾顺风吹来;②一般毒剂弹内装填炸药较少,故爆炸声低沉、弹坑小而浅,在其爆炸的地方有烟雾或气团出现,弹坑附近有油状液滴和斑痕;③在树木,青草或其他植物上,有油状液滴或斑痕,叶片枯萎或变色;④嗅到特殊气味,有刺激感觉;⑤发现有成批死亡的昆虫或动物:水面有飘油浮膜及死的虾等。

2.生物法

昆虫、禽、兽接触毒剂后会发生中毒或死亡;如空气中含有沙林0.01mg/L时,、鸽、麻雀出现眨眼、流涎、瞳孔缩小、站立不稳、呼吸困难、无力、展翅约5分钟左右死亡。在2μg/ml沙林的水中,鱼很快出现游动加快、乱蹦乱跳,然后死亡。

3.化学侦检法

利用毒剂对侦检试剂产生颜色或沉淀来鉴定毒剂。采样:在染毒区或现场进行毒剂侦检时,如不能及时、准确判断毒剂的种类,应采样送有关部门进一步分析。采样包括空气、食物、水、泥土、弹片、皮肤及伤口组织或渗液等。采样时应注意防护,不要直接闻或用手摸。应从染毒最重的部位采样。盛样品的瓶应盖紧、封好,并注明现场情况、毒剂特征、采样时间、地点及采样者姓名等,供分析参考。

二、防护器材

防护器材主要有防毒面具及皮肤防护器材。

1.防毒面具

用来保护呼吸道、眼睛和面部皮肤,防止毒剂、放射性灰尘和细菌气溶胶等伤害人员。可分为过滤式和隔绝式两类,通常用的是过滤式。它主要由滤毒罐、面罩和面具袋三部分组成。滤毒罐是其主要附件,内装有防毒炭层和滤烟层。防毒炭层吸收毒剂,由浸渍有氧化银、氧化铬和氧化铜的活性炭构成。活性炭为多孔性物质,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和很强的吸附能力;氧化银、氧化铬、氧化铜等则有吸附、化学吸着和催化作用,使染毒空气变成无毒空气,起到防护作用。滤烟层过滤有害气溶胶,由很多纵横交错的纤维网格制成,具有许多弯弯曲曲的孔道。毒剂气溶胶通过这种网孔结构时,就可离开气流,到达纤维表面,被阻留在滤烟层的网孔内。这种滤毒罐对已知的军用毒剂,均有较好的防护效能。面具应按头型大小选配适当,并经常保持良好的使用状态。当发现毒剂或听到毒剂警报时,立即闭眼、屏气、迅速戴上面具,然后先呼出一口气,将面罩内的染毒空气驱出,再睁眼,恢复正常呼吸。在平时应加强训练,克服佩戴面具时的不适和不利影响。

2.皮肤防护器材

主要是保护皮肤免受液态和雾态毒剂,放射性落下灰或其他细菌战剂气溶胶的伤害。目前使用的器材主要有隔绝式防毒衣、防毒围裙、防毒靴套,防毒手套等。

(1)隔绝式防毒衣:有连身式防毒衣和两截式防毒衣两种。用防毒胶布制成,都有较好的防护效果。在高气温使用时,由于不易散热,易发生中暑。在严寒季节使用时,则应注意防冻,特别是防止手脚冻伤。

(2)防毒围裙:能保护胸、腹及大腿。应与防毒靴套、防毒手套配套使用。由于它不像防毒衣那样密合不透气,对人体影响较小,可长时间使用。

(3)简易皮肤防护器材:发现布洒毒剂时,可利用雨衣、斗篷、蓑衣、塑料布、雨伞等遮盖身体。通过染毒区时,要穿上雨鞋、胶鞋、皮鞋,也可用塑料布、油布、稻草等裹住腿脚。

3.简易呼吸道防护器材

就地取材,适合群众性防护需要。在制作时要加强技术指导,以提高防毒效果。简易呼吸道防护器材:可用多层毛巾、纱布口罩浸上10%磷酸氢钠溶液或5%~10%碳酸钠溶液、肥皂水、草木灰水、石灰水等,拧干使用。制作和使用时,应注意鼻梁两侧的密合和浸湿使用。

4.简易防护眼镜

可用防风、防尘眼镜,或在铁丝圈上缠上棉花,将透明塑料做成镜片用胶布粘贴于铁丝圈上。要注意密封,戴上不漏气。

三、防护工事

有隔绝式或过滤式防护工事。前者是采用密闭措施,防止染毒空气进入工事内部并利用工事内空气或空气再生装置产生的氧气供人员呼吸;后者是用滤毒通风装置,滤除外界空气中的毒物。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