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氯苯氧乙酸及三氯苯氧乙酸中毒的救治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清华大学出版社《反化学恐怖医疗手册》第167页(842字)

一、毒性

人类和动物对由二氯苯氧乙酸(2,4-D)及其经过修饰的酯类所造成中毒的风险是相当小的。该类化合物的衍生物与其酸的毒性基本上相等。三氯苯氧乙酸(2,4,5-T)是一类广泛应用的除莠剂,动物试验证明,其毒性较二氯苯氧乙酸(2,4-D)略强。两者化学结构相似。

二、生物化学特性

二氯苯氧乙酸(2,4-D)及其盐类、酯类广泛用于大面积植物落叶,所以其远期体内积蓄毒性更为重要。长期喂养动物试验证明没有体内积蓄作用。

三、作用机制

二氯苯氧乙酸(2,4-D)的具体中毒机制尚不清楚。动物在高剂量中毒死亡的原因可能为室颤。较低剂量中毒的动物可表现出肌肉强直症状,但在人类却没有发现。三氯苯氧乙酸(2,4,5-T)中毒机制同样不明。

四、症状和体征

经口摄入中毒剂量二氯苯氧乙酸(2,4-D)可导致胃肠道不适、功能紊乱、腹泻、轻度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吞咽困难以及一过性轻度肝肾损害。有些病员因为皮肤沾染毒剂后出现神经传导障碍。沾染二氯苯氧乙酸(2,4-D)或其二甲胺盐数小时后会出现疼痛、感觉异常、麻痹。这样的失能可能延迟恢复或恢复不完全。不管怎样,沾染二氯苯氧乙酸(2,4-D)后出现神经障碍的病例极少。三氯苯氧乙酸(2,4,5-T)中毒症状与前者类似。

五、治疗

摄入中毒剂量的二氯苯氧乙酸(2,4-D)及三氯苯氧乙酸(2,4,5-T)后应当给予洗胃或诱导呕吐,并且给予口服活性炭,同时给予支持疗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