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小长管蚜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57页(1019字)

图5-10 菊小长管蚜

1.有翅孤雌蚜 2.无翅孤雌蚜

【学名】 Macrosiphonidla sanoborni Gillette。

【别名】 菊姬长管蚜。

【分布与为害】 分布于全国各地。吸取菊花叶和茎的液。在春季菊花抽芽、发叶之初,群集新芽为害,影响新叶展开,茎的伸长和正常生长发育受阻。秋季开花前,又群集花梗、花蕾,造成开花不正常。

【形态特征】 成虫体小型。无翅胎生成雌虫长2.5~3毫米,深红棕色,有光泽。触角和尾片暗色。足、腹管褐色,圆筒形,上粗下狭。腹管末端表面呈网眼状。尾片表面粗糙不平,有比体毛更长的尾毛8根。若虫形似成虫。颜色较成虫浅,随蜕皮次数增加,体色逐渐加深。

【生活习性】 以胎生方式繁殖,1年数十代。以无翅蚜在菊花腋芽旁或杂草上越冬。翌年3月上旬开始繁殖,3月中旬产生有翅胎生雌蚜,迁移至新的植株上大量繁殖,4月中、下旬至5月中旬为繁殖高峰;6月上旬虫口密度下降,8月虫口回升,9~10月天气转凉无翅胎生雌蚜再次盛发,11月中旬又下降;12月下旬开始越冬。平均气温15.7℃时,完成1代平均需要13.9天。当气温20℃时,完成1代只需7.8天。若虫4龄,1龄平均历期2.72天,2龄2.44天,3龄2.52天,4龄2.12天。平均寿命32.3天。每雌虫平均繁殖30头,最多73头。

【防治方法】

(1)春秋季及时喷20%杀灭菊酯2000倍液,或喷50%杀螟松1000倍液,每隔4~5天喷1次,2种药交替使用,可延缓抗药性的产生。也可在菊花根部施3%呋喃丹,每株6~8克,每月1次。

(2)保护天敌。天敌有草蛉、食蚜虻、瓢虫、大赤螨等。其中以黄斑盘瓢虫食量最大,每头幼虫一生可捕食250多头蚜虫,成虫捕食量也不少。越冬瓢虫3月开始活动,繁殖量大,每雌虫产卵300粒,卵的孵化率在82%以上,其发生规律又与菊小长管蚜吻合,是控制此蚜的优良天敌。用化学防治时,应注意保护。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