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棕灰夜蛾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83页(728字)

【学名】 Polia illoba(Butler)。

【别名】 桑夜盗虫。

【分布和为害】 分布东北、华北、华东等地。为害月季、蔷薇、香石竹、菊花、紫苏、樱花、桑等。幼虫蚕食叶片,食嫩茎,造成叶片残缺不全。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17毫米,翅展38~41毫米。头胸及前翅红褐色,腹部及后翅灰褐色。前翅环纹和肾状纹较粗,灰色,外缘隐约可见锯齿形。端线色浓而粗,曲度平衡(图5-29)。卵为球状,淡褐色,直径约0.3毫米。老熟幼虫体长39~43毫米。头褐色,密布黄色散纹。背线赭色,有黄色圆斑,亚背线棕褐色,有疏散的灰黄色圆斑。胸足黄色,端部黄褐色;腹足暗黄色,端部色稍浅。蛹长12~15毫米,淡褐色,腹末有1尾棘。

图5-29 红棕灰夜蛾

【生活习性】 1年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翌年5月上、中旬羽化。卵产于叶面或嫩梢上,块状,平均每块有卵200粒。至6月上中下旬,食害叶片。幼虫有假死性,遇惊扰即卷缩身体呈环状。

【防治方法】

(1)冬季翻土,消灭土中的蛹,以减少来年虫口基数。幼虫初龄期,摘除叶片,消灭幼虫。

(2)幼虫为害盛期,选喷100亿孢子/克Bt乳剂200倍液,或90%敌百虫1000倍液,喷雾杀幼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