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石竹锈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91页(580字)

【症状】 病菌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病斑呈点状亮绿色,扩展后,形成粉状棕褐色的孢子堆,长度1.5~8厘米,覆盖叶片正反两面。正面凹陷,背面略突出。时机成熟,散发出粉状夏孢子进行反复侵染。造成叶片向上卷曲,植株生长停滞、矮化。秋季被害株出现大量暗色冬孢子堆,以此过冬。

【病原】 为石竹单胞锈菌Uromyces dianthi Niessl。冬孢子棕栗色,单细胞,球形至椭圆形,柄短,无色,长22.5~25微米。春季萌发后,产生担子和担孢子。担孢子侵染大戟属植物,在叶上形成性孢子器和锈孢子腔。锈孢子侵染石竹叶和嫩枝部位(图5-34)。

图5-34 香石竹锈病

1.病株 2.夏孢子堆 3.夏孢子

【防治方法】

(1)加强植物检疫。用无病植株繁殖,清除病残体,并烧毁。铲除栽地周围大戟属植物,避免转株寄主。

(2)发病时,选喷50%萎锈灵1000倍液或20%粉锈宁乳剂3000倍液,或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每隔15天喷1次。以上几种药物交替使用。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