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菖蒲枯萎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111页(713字)

【症状】 发病初期植株外层的叶尖端开始黄化,随后内侧的叶片也发黄,生长停滞,最后枯萎。地下部球茎腐烂。病斑初为水渍状,生不规则的赤褐色至暗褐色小斑。病斑凹陷,成环状萎缩,潮湿时,病部产生白色绒毛状物。严重的种球不能抽芽或成苗纤弱,并很快死亡。病轻时虽可抽芽生长,但叶尖渐向下枯死,直至整株死亡。花则表现颜色变深,花瓣变窄,向上歪斜,不能充分开放。

【病原】 唐菖蒲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 Schlect.var.gladioli Mas.。分生孢子座肉色。大型分生孢子较大,有3~4分隔,42~46微米×4.3~4.6微米;厚垣孢子球形,平滑,生于孢子中的比生于菌丝中的小。气生菌丝棉絮状,白色。菌核多深蓝色。另外还有F. moniliflorme Sheld,F.scirpi Lamb.et Fautr和F.oxsporum Schlet var.gladioli Mas.。这两种病菌除侵染唐菖蒲外,还可侵害番红花属、鸢尾属、香雪兰属等。

【发病规律】 病菌由土壤传播。连作、氮肥过多、高温高湿发病均重。

【防治方法】

(1)园艺防治。氮肥适量,不连作,选择无病种球种植;选择晴天采收球茎,及时使球茎干燥后再贮藏。

(2)药剂防治。种植前用50%多菌灵500倍液浸半小时,消毒球茎,再以5%福美双拌粉后种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