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老虎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225页(819字)

【学名】 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

【别名】 黑地蚕、切根虫、土蚕。

【分布与为害】 中国各地都有分布。食性很杂。许多花木、幼苗均受其害,是一种主要的地下害虫。性凶残,行动隐蔽而迅速。幼虫咬食地面处根茎,常造成缺株。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7~23毫米,翅展40~54毫米。全体灰褐色。前翅有两对横纹,翅基部淡黄色,外部黑色,中部灰黄色,并有1圆环,肾纹黑色;后翅灰白色,半透明,翅周围浅褐色。雌虫触角丝状。雄虫触角栉齿状。卵为馒头形,直径0.5毫米,高0.3毫米,表面有纵横隆起纹,初产时乳白色。幼虫老熟时体长37~47毫米,圆筒形,全体黄褐色,表皮粗糙,背面有明显的淡色纵纹,满布黑色小伙粒(图6-10)。蛹长18~24毫米,赤褐色,有光泽。

图6-10 小地老

1.成虫 2.卵 3.幼虫 4.蛹

【生活习性】 在长江流域,1年发生4代。以蛹及幼虫在土内越冬。次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大量羽化。第一代幼虫发生最多,为害最重。1~2龄幼虫群集幼苗顶心嫩叶,昼夜取食,3龄后开始分散为害,共6龄。白天潜伏根际表土附近,夜出咬食幼苗,并能把咬断的幼苗拖入土穴内。其他各代发生虫数少。成虫夜间活动,有趋光性,喜吃糖、醋、酒味的发酵物。卵散产于杂草、幼苗、落叶上,而以肥沃湿润的地里卵较多。每雌虫产卵1000~2000粒。

【防治方法】 适时中耕除草,消灭卵和初孵幼虫。清晨在缺苗、缺株的根际附近挖土捕杀幼虫。傍晚灌浇50%辛硫磷1000倍液,于苗或植株根际,杀幼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