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花天蛾
书籍: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254页(774字)
【学名】 Herse convolvuli Linnaeus。
【别名】 甘薯天蛾、虾壳天蛾、白薯天蛾。
【分布与为害】 在上海、浙江、江苏、福建、山东、安徽、河北、内蒙古、四川等地均有分布。寄主有牵牛花、旋花科、豆科、茄科植物等。幼虫蚕食叶片,可把叶片吃光。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47~50毫米,翅展90~100毫米。全体灰褐色,胸背有2丛八字形鳞片,腹背面中央有1条较宽的灰黑色纵带,每节两侧顺次有白色、红色和黑色3条横带。前翅灰褐色,有不规则锯齿状及云纹状纹;后翅灰色,有4条黑褐色横纹。(图6-31)。卵为球形,直径2毫米,淡黄绿色,表面光滑。老熟幼虫体长50~70毫米。头部有2条黑色纹,体色有黄色和淡绿色2个类型。体有许多环状皱纹,第八腹节有1末端下弯的尾角。尾角橙黄色,末端黑色,体侧有7条斜纹。蛹长56毫米,红褐色,口器吻状,延伸卷成长椭圆形,环状。
图6-31 旋花天蛾
1.成虫 2.幼虫
【生活习性】 1年发生2代。以蛹在土中越冬。次年5月中旬羽化。成虫喜食糖、蜜,趋光,飞行力强。交尾后产卵于牵牛花叶背面,或叶柄上。卵单粒散产。卵期5~6天。幼虫孵化后先吃卵壳,再食叶片。3龄后沿叶缘蚕食。4龄时食量剧增。蜕皮4次老熟,潜入土中5~30毫米深处化蛹。蛹期14天。
【防治方法】 挖土灭越冬蛹。幼虫盛孵时,喷40%乐斯本1500倍液,或50%杀螟松1000倍液,或敌百虫1000倍。
上一篇:矮牵牛花叶病
下一篇: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