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岩桐疫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356页(482字)

【症状】 叶片成水渍状,暗褐色,非常软化。侵染扩展到叶柄,引起叶片腐败,并产生水渍状凹陷狭窄斑。病斑扩展愈合成长条形或形成大斑围绕茎部,植株生长矮化和枯萎,有时叶片未受害,但由于茎部病斑蔓延到叶柄而引起叶片失绿。块茎表面呈现凹陷软腐斑,严重时球茎黑褐色软腐,内部坏死。受侵染的根也变黑。

【病原】 为疫霉属的Phytophthora cryptogea Pethyb et Laff。隐地疫霉孢囊梗长。孢子囊倒洋梨形,顶端圆,无乳头状突起。卵孢子黄色,球形,直径25毫微米。

【发病规律】 病菌以卵孢子在病残组织中越冬。为次年发病的侵染源。高温高湿、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发病重。其他寄主有翠菊、矮牵、紫萝兰、番茄等。

【防治方法】 平整土地,以免积水。种植不宜过密,使之通风透光。浇水要适量。发病时喷25%瑞毒霉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