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疮痂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410页(811字)

【症状】 病菌主要为害枝梢、果实,亦可侵害叶片。新梢被侵染后,先产生浅褐色圆形小点,边缘带紫褐色。到秋季,病斑直径可扩展到3毫米左右,紫褐色或黑褐色,略突起。第二年病斑变成灰色至暗灰色,并生有黑色小点,即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果实致病后,产生暗绿色圆形小斑点,后渐渐扩大,直径2~3毫米,病斑小而数量多。在叶上的病斑为多角形,淡绿色。

【病原】 为嗜果枝孢属的Cladosporium Carpophilum Thüm。病菌的菌丝只侵染寄主表层组织,在其中形成一拟薄壁组织层,分生孢子梗即从其上长出,突破表皮外露。分生孢子梗数根丛生,不分枝或分枝1次,向顶部渐细而屈曲,具1至数个隔膜,大小为48~60微米×4.5微米。分生孢子单生或成短链,椭圆形或卵圆形,单胞,偶有双胞,近无色至淡榄褐色,大小为4.9~8.4微米×2.1~3.1微米。孢子萌发的温度范围很广,从2~32℃,最适温为18~24℃。

【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体在枝梢病部越冬。翌年4~5月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分生孢子萌发后,直接穿透寄主表层的角质层而侵入。侵入后,菌丝不深入寄主组织和细胞内部,仅在寄主角质层与表皮细胞的间隙进行扩展繁殖,并形成束状或垫状菌丝体,然后从其上长出分生孢子梗,突出寄主角质层而外露。病害潜育期长达30天左右。春季和初夏多雨潮湿利于发病。一般在5月上、中旬开始感病,5~6月气温较高,多雨,病害发生普遍而严重。

【防治方法】 结合修剪,清除重病枝并烧毁。于梅花发芽前,喷1次波美5度石硫合剂。4月下旬至5月上旬,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65%福镁锌可湿性粉剂300~500倍液,每隔5~7天喷药1次,共喷2~3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