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梅叶斑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417页(669字)

【症状】 腊梅叶斑病发生于叶片及嫩枝上。在叶片上,初为黑色小斑点,后逐渐发展成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斑,有明显的边缘。病斑后期,中部呈灰白色,并产生黑色小颗粒,即分生孢子器。嫩枝感染后,在枝梢上形成枯死段,秋季在枯死的枝梢上产生分生孢子器(图9-29)。

图9-29 腊梅叶斑病

【病原】 蜡梅叶斑病菌为Phyllosticta chimonathi thiim。分生孢子器黑色,有孔口,埋在寄主组织内,自组织内突出。分生孢子小,无色,单胞,卵形至长形。在铃薯、洋菜、蔗糖培养基上菌落白色,10天后长出黑色分生孢子器。

【发病规律】 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及菌丝体在病叶和枯枝中越冬。次年5月初腊梅展叶时,病菌即侵染嫩叶,5月下旬以后在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器。5~6月份,发展较快,从病原菌侵染到产生分生孢子器仅需1个月左右。气温高,病害发生较重。在整个生长期中,病原菌有多次再侵染。8月以后,叶片基本全部发病。

【防治方法】

(1)冬季清除有病枯枝落叶,集中烧毁;并翻耕蜡梅种园,使带病组织入土腐烂,以减少越冬菌原。

(2)发病期间喷1∶1∶160波尔多液,从4月下旬开始,每隔20天喷1次,共喷4~5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