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掌舟蛾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454页(979字)

【学名】 Phalera flavescens Bremer et Grey。

【别名】 舟形毛虫。

【分布与为害】 分布东北及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山西、河北、陕西、河南、湖南、湖北、四川、江西、云南、广东、广西、福建、安徽等地。寄主有贴梗海棠、榆叶梅、梅花、樱花、樱桃、杏等。幼虫食叶,严重时把叶片吃光,只留主脉。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5毫米,黄白色,腹部前端5节为黄褐色。雄虫翅展34~50毫米,雌虫翅展44~66毫米。复眼黑色,触角褐色。前翅银白色,中室下近基部有1个灰褐色圆斑,斑外侧有1黑褐色半月形斑,2斑之间有1红褐色纹相隔。在外缘区,有1个灰褐色带,近外缘有1横列6个大小不等铅灰色椭圆形斑。翅中央有4条模糊的黄褐色波状横纹。后翅淡黄色,近外缘有1褐色带。此带在雌虫上不明显。卵为圆形,黄白色,直径1毫米,孵化前为灰褐色。初孵幼虫体黄褐色,后变紫红色,4龄后体色加深,老熟时体长50毫米。头黑色,胸、腹背面呈紫黑色,腹面紫红色,毛灰黄色,两侧各有3条紫红色线(图9-50)。蛹纺锤形,长20~23毫米,暗红褐色,中胸背板后缘有9个缺刻。腹部尾节背面有7个缺刻,末端有短刺4~6个,其中侧面2个短刺,有的消失。

图9-50 苹掌舟蛾

1.成虫 2.幼虫 3.卵

【生活习性】 1年1代。以蛹在根部附近土中越冬。次年7月中、下旬羽化。成虫白天静伏叶丛间,夜间交尾产卵,有趋光性。产卵数十粒,单层平铺叶背,卵期7天。幼虫初孵时,群集叶背食叶肉,留下表皮、叶脉。幼虫长大后分散,食量大增,早晚取食,白天不活动,头尾向上翘起似舟形,故称“舟形毛虫”,受惊即吐丝下垂。幼虫期5龄,历期40天。8月上、中旬幼虫老熟,入土化蛹越冬。

【防治方法】 剪除群集叶背初孵幼虫,集中处理。7月中、下旬,幼虫为害时,选喷50%辛硫磷,或50%杀螟松,或90%敌百虫均为1000倍液。结合秋、冬、早春翻土时,消灭幼虫和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