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蛀螟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453页(929字)

【学名】 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ēē。

【别名】 桃蠹虫、桃斑螟。

【分布与为害】 分布江苏、浙江、山东、河北、福建、辽宁、山西、陕西、湖南、广西、安徽、云南、四川等地。寄主有桃、梨、樱花、石榴、柑橘、梅、杏、樱桃、碧桃、油菜、向日葵等。幼虫蛀入幼果为害。被害果实从蛀孔分泌黄褐色透明胶汁,并堆集虫粪。

【形态特征】 成虫橙黄色,体长11~13毫米,翅展26毫米。前翅有27个黑点,后翅有14个。胸部背面有长毛,并有数个黑斑。腹部第一至五节背面各具3个黑斑,第六节有时仅有1个黑斑,其余各节无黑斑。雄蛾腹部第八节末端为黑色,雌蛾有时不明显。卵为椭圆形,长0.6~0.7毫米。初产时乳白色,后变红褐色。卵面布满细微圆点。老熟幼虫体长22毫米,体色多变。有淡褐色及淡灰蓝色等。体背紫红色,头部暗褐色,前胸背板褐色,臀板灰褐色。胸部各节具灰褐色斑点。蛹长13毫米,褐色,外被灰白色薄茧,腹末有卷曲臀刺6个(图9-49)。

图9-49 桃蛀螟

1.成虫 2.卵 3.幼虫 4.蛹

【生活习性】 1年发生2~3代。以老熟幼虫在树皮缝隙内作茧越冬。翌年5月中、下旬羽化。白天静伏叶背阴暗处,夜间交尾产卵。卵散产附近桃树果实上,以桃果相连处产卵最多。卵期6~8天,孵化后蛀入幼果取食。桃果被害后即由蛀孔分泌黄褐色的透明胶汁,并有虫粪堆集其上。幼虫经15~20天老熟,6月下旬至7月上旬于果内、果与果之间、果与枝相接处作茧化蛹。蛹期8天。7月中旬出现第二代成虫,产卵于樱花核果和向日葵、玉米上,卵孵化后至9月下旬,幼虫老熟,爬到树皮裂缝等处作茧越冬。

【防治方法】 春季成虫未羽化前刮除树皮裂缝内越冬幼虫。点灯诱杀成虫。产卵前,幼果套袋,防止产卵。卵孵化前喷50%杀螟松1500倍液,1~2次。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