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荆枯梢病
书籍: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467页(564字)
【症状】 病菌为害紫荆枝条。初期为小溃疡斑,后扩大,病部凹陷,病斑中心变黑,边缘开裂,病部的木质部变色。如溃疡斑绕茎1周时,病部以上的叶片萎蔫,枝条枯死。严重时,景观被破坏。
【病原】 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Moug.ex Fr.)Ces.et de Not.。子囊果系单腔的小子座,外表像子囊壳,故是一种假球壳。假球壳初期成簇地埋生于黑色、外露的垫状子座中;后期渐渐地突出子座呈葡萄状,聚集在子座上。子座近圆形,直径1~2毫米。子座相互连接呈不规则形。假球壳直径250~300微米,簇生于子座上,并外露,子囊间有侧丝。子囊棒形。孢子双行排列,椭圆形、倒卵形至近棒形,22~30微米×8~12微米。
【发病规律】 病菌在枝条溃疡斑上越冬。次年温湿度适宜时,病菌开始侵染。
【防治方法】 剪除重病株并烧毁。用刀将主茎上病皮和有病的木质部刮除,外涂0.02%苯来特(即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以保护伤口。发病季节喷1∶1∶200波尔多液,每隔15天喷1次。喷药次数视病害发展情况而定。
上一篇:紫荆枯萎病
下一篇: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