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蜡粉蚧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503页(922字)

【学名】 Nipaecoccus vastator Maskell。

【别名】 柑橘堆粉蚧。

【分布与为害】 分布江苏、广东、福建、浙江、广西、云南、贵州、四川、江西、湖南、湖北等地。寄主有扶桑、白蜡、夹竹桃、香椿、柑橘等。若虫和雌成虫刺吸寄主汁液,造成叶片皱缩、嫩梢扭曲,影响植株生长和开花。

【形态特征】 雌成虫椭圆形,较扁平,体长3毫米,黑紫色,触角暗草黄色,7节。全体被较厚的白色蜡粉,每节上分成4堆,故由前向后形成4行。体边缘蜡丝粗短,体末1对蜡丝显着突出。足短小,爪下无齿,草黄色。体末有刺腺群7~8对。肛环正常,有环刺毛。雄虫黑紫色,体长1毫米。仅有前翅,半透明。腹末有白色蜡质长尾刺1对。卵为椭圆形,长0.3毫米,淡黄色。卵囊蜡质,白色,绵状(图9-78)。若虫体椭圆形,分节明显。固定后,体背及周缘即开始分泌白色粉状蜡质物,逐渐增厚成介壳。蛹外形和雄成虫相似,但触角、足及翅均未伸展。

图9-78 堆蜡粉蚧

1.成虫 2.卵 3.初孵若虫

【生活习性】 在广州1年5~6代。以成虫、若虫在树干、枝条裂缝、卷叶内等处越冬。次年2月开始活动。各代若虫盛发期分别为4月上旬,5月中旬,7月中旬,9月上旬,10月上旬和11月中旬。1年中以4~5月和10~11月虫口密度最大,为害最重。

雄虫发生数量很少,一般行孤雌生殖。卵囊中卵粒在200~500粒左右。若虫孵化后,雌若虫经3次蜕皮变雌成虫。雄若虫经4次蜕皮而羽化为成虫。

天敌有台湾小瓢虫、孟氏隐唇瓢虫、二星姬瓢虫和草蛉等。

【防治方法】 栽种无堆蜡粉蚧种苗。若虫盛孵期,喷40%氧化乐果或50%杀螟松1000倍液,或50%拉硫磷800倍液。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