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蚕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506页(1589字)

【学名】 Bombyx mandarina M oore。

【分布与为害】 北起辽宁,南迄湖南、江西,西自陕西、四川、贵州,东至东南沿海及台湾等地均有分布。江、浙太湖流域,四川川北地区及东北辽宁等地发生非常普遍,为害严重。寄主有桑、扶桑、枸树、榕等。幼虫食害桑树嫩叶,吃成大缺刻,只留主脉。严重时,整个桑园嫩叶全部吃光,影响稚蚕用桑及桑树正常生长。

【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20毫米,翅展46毫米;雄蛾体长15毫米,翅展36毫米。体灰褐色。触角羽状。前翅外缘顶角下方有1弧形凹陷,翅面有2条褐色横带,两带中间有1深褐色新月形纹。后翅暗红褐色,外缘有1条暗色宽带,内缘中央有1个镶白边的棕黑色半月形斑。雌蛾腹部肥大,腹端尖;雄蛾体色较深,腹部瘦小而向上举(图9-80)。卵为扁卵圆形,中央略凹,长1.2毫米,宽1毫米。初产时黄白色,后变灰白色。5龄幼虫体长40~65毫米,褐色,有斑纹。头小。中、后胸特别膨大;中胸背面具黑纹2个。后胸背面有2个深褐色圆纹。第二腹节背面有2个红褐色蹄形纹,第五腹节背面有2个淡圆点,第八腹节上生1角。气门灰褐色,有黑边。蛹纺锤形,长12~23毫米,暗红褐色。茧椭圆形,灰白色。茧层紧密。

图9-80 野蚕

1.成虫 2.幼虫 3.蛹

【生活习性】 野蚕在江、浙蚕区1年发生3代,少数4代。以卵在桑树枝干上越冬。越冬卵孵化历期长,最早于4月中、下旬孵化,孵化盛期在6月中旬,7月上、中旬为孵化末期。早孵化的越冬卵在6月中旬出现第一代幼虫。一般于8月上旬和9月上旬分别为第一代和第二代幼虫,少数分别为第三代和第四代幼虫。辽宁及河北唐山地区1年发生2代。越冬卵于5月上旬开始孵化,孵化期可延至6月上旬;此期幼虫为害大。第一代幼虫发生于7月间,至9月中旬羽化,产卵越冬。山东蚕区1年发生2~3代。第一代为害严重。幼虫发生期分别在5月中旬、7月中旬和8月下旬,10月上旬成虫羽化,产卵越冬。

成虫多在白天羽化。一般于羽化1~3小时后交尾,再隔3~4小时产卵。越冬卵绝大部分产在第一、二主干上,多3~5粒至百余粒聚集一起,排列不整齐。非越冬代卵通常产在叶片上,其中又以叶背为主,大多散产。每雌产卵数各代不同。最多402粒,最少118粒。成虫寿命随气温而异。一般5天,10月间可长达30天,一般10~20天。第一至第三代卵期7~14天,越冬代平均20.5天。

初孵幼虫有向上爬的习性。喜栖息在枝条及叶柄上。幼虫昼伏夜食,分散为害。一株嫩叶吃光后,再转至另一株取食。幼虫4龄或5龄。4龄的龄期10~26天,5龄的龄期14~34天。幼虫老熟后在叶背或两叶间吐丝结茧化蛹。蛹期:越冬代为22天,第一代为12天,第二代为14天,第三代44.5天。

天敌有寄生卵的野蚕黑卵蜂;寄生幼虫的野蚕绒茧蜂;幼虫、蛹跨期寄生的家蚕追寄蝇、广大腿小蜂和野蚕黑瘤姬蜂等。其中野蚕黑卵蜂自然寄生率较高,越冬代平均寄生率为14.78%,雌雄性比为0.48∶0.52,非越冬代寄生率分别为36.17%和60.76%。

【防治方法】 冬季刮除树干上卵块或采摘叶片杀蛹。幼虫孵化期喷Bt乳剂300倍或敌百虫1000倍液。

扶桑病虫害除上述外,尚有桃蚜、白粉虱棉蚧、棉大卷叶螟、朱砂叶螨等,可参考本书其他花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