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灰蝶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497页(1036字)

【学名】 Deudorix eryx Linnaeus。

【分布与为害】 分布于广东、南京、合肥、济南、青岛、成都等地。寄主有栀子、水栀子、狭叶栀子等。1头幼虫能蛀害2~5个花蕾、果实,造成大量落花、落果。

【形态特征】 雌成虫体长13毫米,翅展42毫米。头部、复眼后方、胸部及腹部背面均被黑色鳞毛;复眼周围、胸及腹的腹面均密被黄毛。触角棍棒状。胸足外侧黑色,内侧粉黄色。前后翅黑色,底面绿色。前翅略呈三角形,离翅基3/4处有1白色虚线纹;后翅外缘线白色,离翅基近2/3处有1白色虚线,臀区有2个黑斑,近臀角处有1白色尾突。雄虫前后翅面有青蓝色闪光。后翅外缘线白色,尾突黑色,末端白色。卵为扁圆形,中央凹陷,直径1.1毫米,表面有网状刻纹。幼虫体扁,圆筒形。前、中胸背面枯黄色,老熟时粉红色。腹部第三、四节背面淡黄色。后胸及腹部其他各节灰黑色。各体节上均有粗长毛。前胸硬皮板黑色,腹部第七、八节分节不明显,第八、九节在体末端向下倾斜,第七节,具1枚背腺,能分泌腺液。蛹短圆筒形,长9~11毫米,灰褐色。头部前方有许多小黑点,背面被白色、棕黄色毛(图9-74)。

图9-74 小灰蝶

1.成虫 2.幼虫 3.蛹 4.被害果

【生活习性】 在广州1年发生7代。以老熟幼虫在土中、石缝内、枯枝残叶下越冬。翌年3月中旬化蛹,3月底至4月初羽化,4月上、中旬幼虫为害花蕾。其他各代成虫分别于5月上旬、6月中旬、7月中旬、8月初、9月上旬和10月上旬发生。幼虫各代分别为5月中、下旬,6月中、下旬,7月中、下旬,8月中旬,9月中旬和10月中旬。1年中以第一、二代幼虫为害最重。

成虫白天8~10和15~17时最活跃。卵散产于花蕾的萼片、子房及果实上。1花1粒,少数2粒。每雌虫产卵18~23粒。幼虫孵化后,不久便钻蛀取食。1头1~3龄幼虫要食2~5个花果。幼虫共3龄。在果内化蛹。

【防治方法】 及时清除被害花、果,并烧毁。栀子现蕾时或初花期、幼果期,选喷40%氧化乐果1000倍液,或50%杀螟松1000倍液,或50%拉硫磷1500倍液。

上一篇:堆蜡粉蚧 下一篇:野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