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天牛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601页(1882字)

【学名】 Monochamus allernatus Hope。

【别名】 松墨天、松褐天牛。

【分布与为害】 分布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西藏、香港、台湾、湖北、安徽等地。寄主有五针松、黑松、尾松、雪松、桧柏、柳、冷杉、云南松、华山松、落地松、赤松等。幼虫蛀食木质部,成虫咬食树皮补充营养,造成树木枯死,传播松材线虫,造成松材线虫萎蔫病的大发生,松树大量死亡。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5~28毫米,宽4.5~9.5毫米,赤褐色。触角棕栗色。雄虫触角超过体长1倍多。第一、二节全部和第三节基部具稀疏的灰白色绒毛。雌虫触角超过体长1/3,其触角除末端第二、三节外,其余各节大都灰白色,只有末端1小环为深色。前胸宽大于长,多皱纹,侧刺突较大,其背板有2条较宽的橙黄色纵纹,与3条黑色绒纹相间。小盾片密被橙黄色绒毛。两鞘翅具5条纵纹。纵纹由方形的黑色及灰白色绒毛斑点组成。体腹面及足杂有灰白色绒毛(图10-16)。卵略呈镰刀形,乳白色,长约4毫米。幼虫扁圆筒形,乳白色,老熟时体长43毫米。头部黑褐色,头颅极扁。触角3节,较短小,第一节无刚毛,第三节顶端有1突起,其长为第三节的2/3。前胸背板横宽,侧胸较细,后区“凸”形斑密被细刺粒,散布不规则短条的凹痕。前胸腹板中前腹片近三角形,基部两侧各具1骨化的淡黄褐色斑。腹部背面步泡突具2横沟,1纵中沟,左右各具1短侧陷,横列4排瘤突,相互衔接。腹部腹面步泡突有1横沟、2列瘤突。肛门3裂,呈“T”形。蛹为圆筒形,乳白色,体长20~26毫米。

图10-16 松天牛

1.成虫 2.幼虫触角 3.幼虫前胸背板 4.幼虫前胸腹板 5.幼虫腹部背面步泡突

【生活习性】 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木质部坑道内越冬。翌年5月中旬至7月中旬羽化。羽化盛期在6月上旬至下旬。卵期6~10天,幼虫期280~320天,蛹期13~20天,雄成虫42~98天,雌成虫35~66天。卵的发育起点温度12.7~13℃,有效积温为65~89℃。幼虫发育起点温度12.5℃,有效发育积温62.5℃。蛹的发育起点温度为10.6℃,有效发育积温为187℃。

成虫羽化后,经过5~7天,飞出洞口,成虫飞行距离在800米内,最远3公里。飞行能力在羽化后15天逐渐减弱。成虫咬食树皮补充营养,经2~3周,卵巢发育完全成熟。羽化后10天开始交尾,雄虫可交尾多次。此虫为次生性昆虫,喜食衰弱、枯死树。产卵于枯死树上,每处1粒。每雌虫1天产卵2~5粒。平均每头雌虫产87.6粒。卵的刻槽有一半是无卵的空槽。产卵高峰在羽化后1个半月。卵产于树皮薄的上、中部,树的下部很少,在2厘米以下的小枝几乎无卵。

初龄幼虫在树皮下蛀食内皮和边材,形成不规则平坑,使输导组织受破坏。至秋天,幼虫进入3龄,钻蛀扁圆形虫孔,钻入木质部内3~4厘米处,向上、下蛀食,坑道长5~10厘米,以后向外蛀食边材,化蛹在坑道末端,整个坑道呈“U”形。在稀疏林内发生严重,林区又以边缘林木发生较多。越冬死亡率达24.3%~47.1%。

松材线虫萎蔫病是黑松、日本赤松等威胁性病害。松天牛是传播此病病原线虫的主要媒介。松材线虫发生的区域、感染松材线虫的病株,对松天牛的产卵有很强的引诱力。由于病树释放出一种挥发物,即萜烯类和缺氧发酵产物的混合物。天牛性成熟时,恰是线虫侵入后在树体内大量繁殖,经过3周左右,正好释放挥发物的时候。

【防治方法】

(1)成虫羽化前1周内,羽化盛期1周中和羽化后期,各喷1次50%杀螟松200倍液,喷时要自上而下将树冠各部充分喷到。

(2)幼虫孵化时,从7月上旬至8月中旬,隔半个月喷1次,用25%园科3号2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000倍液。

(3)当幼虫侵入木质部后,用磷化锌毒签插入孔中,毒杀幼虫。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