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潜叶摇蚊

出处:按学科分类—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花卉病虫害防治手册》第627页(1105字)

【学名】 Stenochironomus nelumbus Tokunage et Kuroda。

【分布与为害】 分布江苏、安徽、湖北等地。寄主有花莲、睡莲、子莲、藕莲等品种。幼虫在叶内潜食叶肉,破坏叶组织,造成浮叶腐烂,影响生长。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3~4.5毫米,翠绿色。头小,复眼中部褐色,周边黑色。中胸特别发达,背板隆起呈驼背状,后部两侧各有1梭形黑褐色条斑。前翅淡茶色,最宽处有较阔黑斑,外缘也有不规则黑斑。足细长,前足为体长的2倍。雄虫触角羽毛状,14节,黑褐色。前足胫节黑色,腿节前端有小段黑色。雌虫触角丝状,褐色,6节,腿中央和基部有1小段黑色(图10-29)。卵长椭圆形,嫩黄色,长0.2毫米,宽0.08毫米,包在暗白色胶质物中。幼虫体柔软,纤细,长10~11毫米,黄色。头部褐色。触角5节。口器黑色,大颚扁,锯齿状,下唇齿粗壮。头一部分缩嵌于胸内。中、后胸宽大。腹部圆筒形,分节明显,腹末有2对短小的刚毛。肛门鳃指状,较长。

图10-29 莲潜叶摇蚊

1.成虫 2.幼虫 3.蛹 4.被害状

【生活习性】 在南京于6月中、下旬出现幼虫,全年有6~7代,世代重叠。10月中、下旬,幼虫渐渐进入越冬中。当气温、水温都在20℃时,卵期3~8天,幼虫期14~17天,蛹期2~4天,成虫寿命3~5天。成虫傍晚羽化,有趋光性,白天栖息不动,飞速较慢,交尾后夜间产卵于浮叶边缘水中。1块有卵211~232粒,卵块胶质物有很大粘着力。块卵经4~5天孵化完毕。初孵幼虫取食卵块上胶质物,幼虫稍大浮游至叶下面,从背面侵入浮叶,潜食上表皮。初期潜道线形,随幼虫向前扩大取食面,潜道成为喇叭口状向前扩大,成不规则的紫褐色斑,在直径26~58毫米的浮叶上有虫239~839头。幼虫蜕皮化蛹前,将虫粪塞在虫道两头,化蛹其中。

【防治方法】

(1)从无此虫区引进种苗,植种无虫种苗。

(2)成虫、幼虫发生期,喷40%氧化乐果或50%拉硫鳞1500倍液,或40%乙酰甲胺磷1000倍液,加入0.1%平平加,可增加药液的展布性。

(3)在9~10月时清除枯烂浮叶,减少越冬虫口。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