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南京大学出版社《简明西方哲学手册》第153页(697字)

【生卒】:1724-1804

【介绍】:

18世纪后半期德国哲学家,德国哲学革命的开创者,德国古典哲学的奠基人。生于东普鲁士的柯尼斯堡的一个小手工业者家庭。1746年毕业于柯尼斯堡大学哲学系。1755年以拉丁文论文《论火》得博士学位,不久,在柯尼斯堡大学担任没有固定收入的编外讲师。1766年担任王室图书馆副馆长。1770年起历任柯尼斯堡大学逻辑学和形而上学教授、校长。1792年起担任柏林科学院哲学部主席。

康德哲学的基本特征是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把各种相互对立的哲学派别结合在一个体系中。其思想发展可分为“前批判期”和“批判期”。“前批判期”提出了一种发展的、基本上是唯物主义的自然观;“批判期”建立了以认识论、伦理学和美学为主要环节的“批判哲学”。他通过对启蒙时代各种思潮的系统的、批判的总结,在自然科学上打开了僵化自然观的缺口;认识论提出颠倒主客观关系的哥白尼式的假说,推翻了流行于欧洲各大学的莱布尼茨一沃尔夫的形而上学体系;在伦理学上,他论证了以“自由”为原则的实践理性;在美学上,他开始从近代形式主义向表现主义的过渡;在辩证法史上,他最先把有限和无限、必然与偶然、自然因果性与自由因果性等近代哲学的重大对立,以“二律背反”的形式尖锐地摆到人们面前,促使后人去思考、去解决。但康德的哲学同时也包含着先验论、不可知论、目的论、道德神学保守的方面。主要着作有:《宇宙发展史概论》、《纯粹理性批判》、《未来一切形而上学导论》、《道德形而上学基础》、《实践理性批判》、《判断力批判》等。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