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克福学派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南京大学出版社《简明西方哲学手册》第324页(698字)

当代西方世界中流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一个“西方克思主义”流派。产生于本世纪的20年代的德国,因发源于莱茵河畔法兰克福市的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而得名。主要代表人物有霍克海默、阿多尔诺、马尔库塞、弗洛姆、哈贝马斯、施密特等。希特勒统治德国期间,其主要成员集中在美国继续进行理论活动。1950年返回德国,在霍克海默和阿多尔诺的领导下,着重研究和分析现实的社会和个人问题,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不合理现象,并使其理论与西方学生运动发生了联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60年代后是它的鼎盛时期。

该派称其理论为“社会批判理论”,所批判的对象是“晚期资本主义”或“发达的工业社会”。其主要观点是:西方工人阶级的劳动条件和生活环境改善了,但工人处于更为严重的异化之中;在资产阶级的操纵、控制下,工人阶级丧失了革命意识和政治责任感,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顺从力量”;当代资本主义已从自由竞争发展为垄断,科学成为第一位的生产力,从而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和劳动价值学说已经过时了;科学技术既是生产力又是意识形态,成为资产阶级实行统治的最有力的工具。此外,他们对西方社会的一般性问题,如法西斯主义、国家资本主义、文化统治作用、意识形态的控制等也进行了研究。该派还继承了弗洛伊德的性欲理论,把心理分析方法移植到对社会的分析之中。

70年代初,该派走向衰落,但其第二代代表人物哈贝马斯试图通过语言分析和解释学研究,把批判理论同科学哲学沟通起来。这种尝试在美国和北欧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