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界问题

出处:按学科分类—哲学、宗教 南京大学出版社《简明西方哲学手册》第379页(967字)

波普科学哲学的一个基本问题。所谓分界问题实质上就是科学的性质问题,也就是要找一个标准把科学与非科学区分开来。

逻辑实证主义把证实原则作为分界标准,认为一个命题只要能为经验所证实或否证就是有意义的、科学的,否则就是无意义的、形而上学的。波普不同意这种观点。他认为科学理论不能证实,只能证伪,因此科学与非科学(包括形而上学)的分界标准,就不应当是证实原则,而应当是证伪原则。他说:“我建议以理论的可反驳性或可证伪性作为分界标准,”“衡量一种理论的科学性就在于它的可证伪性或可反驳性、可检验性”。波普认为,“可证伪性”是指逻辑上有可能被证伪,而不仅是指事实上已经被证伪。一个在逻辑上有可能被证伪的理论,就是一个科学的理论。此外,可证伪性标准只是科学与非科学的分界标准,而不是意义标准或真理标准。

根据可证伪性标准,波普区别了经验科学与非科学。他认为下述几类命题或理论都属于非科学的范畴:(1)列举了逻辑上全部可能性的命题,如“火星上可能有生命或没有生命”。这类命题在逻辑上是永真的,不可能被证伪。(2)重言式命题,如“生物就是有生命的物体。”这类命题是同语反复,在逻辑上也是永真的。(3)数学命题,如“2+2=4”。数学命题属于重言式命题,也是永真的。(4)形而上学命题,如“理念是永恒的”。由于这类命题讨论的是经验之外的问题,因而不可能为经验所证伪。(5)宗教神话,与形而上学命题一样,也属于经验之外的非科学。(6)伪科学,如占星说、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它们似乎在讨论经验问题,但实际上采用的都是一些无法用经验证伪的含义不清、模棱两可的陈述。

波普认为,科学与非科学,特别是科学与形而上学的分界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可变的。随着科学技术和认识能力的发展,许多原来不能被经验证伪的形而上学问题可以转化为能够被经验证伪的科学命题。他还认为,形而上学是有意义的,并自称是一个“形而上学的实在论者”。

在波普看来,分界问题或科学性质问题同科学方法问题是两个密切相关的问题。也是他的科学哲学的最基本的问题。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