焊接能源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焊接技术手册》第6页(2348字)

焊接过程需要能源,焊接工艺对能源的要求是:能量密度大、加热速度快,以减小热影响区,避免接头过热。焊接用的能源主要有电弧、火焰、电阻热、电子束、激光束、超声波、化学能等。

1.电能

(1)电弧 电弧是一种气体放电现象。电弧空间的气体介质在电场和电弧热作用下电离为带电粒子,传导焊接电流。当焊接电流流过电弧时,电弧两端产生电压降。电压降与电弧电流之积即为电弧的功率。电弧实际上是一种气体电阻,与金属电阻不同的是,电弧电阻呈非线性特征,不符合欧姆定律。电弧具有能量密度高、电压小、电流大的特点。

电弧是应用最广的一种焊接热源,主要用于电弧焊,还可用于钎焊(电弧钎焊)、堆焊等。

(2)电阻热 电渣焊或电阻焊利用电阻热进行焊接。

焊剂熔化后形成的熔融熔渣具有一定的电离度,可传导焊接电流,同时产生电阻热。电渣焊正是利用这种电阻热来熔化电极和母材的。

电阻焊利用电流流过被焊金属本身时产生的电阻热实现金属连接。

(3)辐射热 电流流过电阻丝时产生的热量,通过热辐射可加热焊件。辐射热是炉中钎焊的热源。

(4)感应加热 这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加热的一种方法。该方法利用一高频感应线圈作为加热元件,当高频电流流过感应线圈时,在其周围产生频率与电流相同的交变电磁场,高频电磁场又在工件中产生感应电流,感应电流引起加热并熔化工件的电阻热。感应的高频电流具有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高频电阻焊时,集肤效应和邻近效应使电流沿接缝的结合面流动,加热接触表面,并通过挤压实现焊接。而高频钎焊时,集肤效应不利于钎焊接头均匀加热,应设法克服其影响。

(5)电子束 阴极发射出来的电子被高电压加速,将电场能转变为动能,然后通过静透镜和电磁透镜聚焦成细小而密集的高速电子束流。当电子束轰击被焊金属时,电子的动能变成热能,熔化工件,实现工件间的连接。

2.机械能

锻焊、摩擦焊、冷压焊及扩散焊等利用机械能进行焊接。通过顶压、锤击、摩擦等手段,使工件的结合部位发生塑性流变,破坏结合面上的金属氧化膜,并在外力作用下将氧化物挤出,实现金属与金属的连接。焊前一般要求工件间装配紧密,要求较高时还要采用惰性气体保护或在真空条件下进行焊接。

3.化学能

铝热焊、气焊及爆炸焊利用化学能进行焊接。化学能是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放出的能量。

(1)气焊 依靠可燃气体(如乙炔、氢、天然气、丙烷、丁烷等)与氧的混合燃烧产生焊接所需的热量。

(2)热剂焊 利用金属与其他金属氧化物间的化学反应所产生的热量做能源,并利用反应生成的金属作为填充材料进行焊接。应用较多的是铝热焊。

(3)爆炸焊 利用炸药爆炸释放的化学能及机械冲击能量实现金属的连接。炸药引爆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生成大量气体物质,并释放大量热量。反应区温度可达几千度,局部压力可达27×103MPa。生成的高温、高压气体在周围介质中迅速膨胀,压缩周围的介质,形成冲击波。

4.光能

激光焊或太阳能焊中可用做焊接能源的光能有激光、红外光、白炽光等。

(1)激光 激光是通过原子受激辐射而发出的相干光。用于激光焊的激光束通常需要聚焦,聚焦后的光斑直径可小到0.01mm,能量密度高达105~109W·cm-2,因此,具有焊缝窄、热影响区小、残余应力及焊件变形小的特点。激光束借助透镜和反射镜聚焦和反射,可在任意方向上弯曲、偏转,并可在空间做中长距离传播而衰减很小,因此可进行远距离焊接以及对难以接近的部位进行焊接。

(2)红外光 这种光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且容易被物体吸收,因此,可用做焊接热源,主要用做钎焊热源。钎焊时,通常需要根据焊件形状以及结构特点,设置多台石英灯,并利用抛物面反射镜对这些石英灯发出的红外线进行聚光,使其功率密度提高到60~100kW·m-2,然后将红外线束投向工件的钎焊面。

5.超声波能

超声波焊的能源。超声波是由电能通过换能器(磁致伸缩型和压电型)转换而来的。在静压力及超声波的作用下,使两金属间以超声频率进行摩擦,消除金属接触面的表面氧化膜,并使连接表面发生塑性变形,摩擦作用还使接触界面上产生一定的热量。在外压力及有限的热量作用下,使工件在固态下实现连接。

常用热源的主要特性如表1-1-3所示。

表1-1-3 常用热源的主要特性[2][3]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