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口铸铁的焊补工艺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实用焊接技术手册》第578页(1662字)

1.焊接方法的选择

采用手工电弧热焊或气焊,可减小焊接热应力。但对于重达几十吨的白口铸铁轧辊,如果采用热焊或气焊的方法,不仅焊工的劳动条件变得十分恶劣,而且焊补成本高。此外,接头长时间处于高温加热,易造成焊接接头和母材性能改变,降低耐磨性,工件变形,当焊接工艺控制不当时,易产生裂纹,因此采用电弧冷焊法焊补白口铸铁。

2.焊接材料的选择

由于白口铸铁硬脆,焊接性极差,因此选择焊接材料时,应使焊缝金属满足:

(1)白口铸铁具有良好的熔合性,结合牢固。

(2)适当的硬度,以保证接头的耐磨性与白口铸铁相匹配,在满足耐磨性条件下,较高塑性和韧性,使焊缝金属具有较高的塑变功和撕裂功。

(3)焊缝金属在冷却过程中具有尽量小的收缩系数,以减小焊接过程中焊缝的收缩量。

(4)采用白口铸铁专用焊条BT-1和BT-2相互配合使用,可以达到预期的焊补效果。专用焊条的主要性能及特点见表2-5-17。

表2-5-17 白口铸铁专用焊条的性能特点

3.白口铸铁焊补工艺要点

(1)焊前准备 清理缺陷,要清除干净原有的裂层。制备坡口,裂层较浅的坡口其侧面与底面成约100°角截面坡口,有利于提高抗裂性。对于深度较大的缺陷,坡口斜度不宜太大,以减少表层熔合区产生裂纹。

(2)焊接顺序 用BT-1焊条焊补底层,BT-2焊条焊补工作层,使整个接头为“硬-软-硬”,既满足性能要求,又提高抗裂和剥落性能。

(3)焊接时采用“大电流,高温锤击” 用BT-1焊条打底时,焊接电流为正常焊接电流的1.5倍以上,或以选用焊条不明显发红为准(Φ4.00mm的BT-1焊条,Ⅰ=240A),形成大熔深,使焊缝底部与母材形成曲折熔合面,增强焊缝与母材的熔合,有利于提高抗裂性和抗剥离能力。焊后由于产生很大的热应力,必须采用锤击处理消除应力。锤击时应把握“锤击时机、锤击力大小、锤击次数”。锤击力一般为传统的铸铁冷焊工艺锤击力的10~15倍;锤击时机以在较高温度区间(800~400℃)为宜,温度低于300℃时不宜再锤击,此时焊缝金属硬度增加,延展性变差,锤击不仅不能消除残余应力,反而由于剧烈的震动和冲击破坏熔合区;锤击次数应与锤击力大小相互联系,当采用重锤击时,应减少锤击次数,以2次/秒为宜。

(4)分块孤立堆焊 将清理后的缺陷用BT-1打底后,划分成40mm×40mm若干个孤立块,各块之间及孤立块与母材之间的间隙为7~9mm。用BT-2分别在各孤立块内进行补焊,可以跳跃堆焊或分散堆焊,始终保留间隙,并且确保孤立块与母材之间的间隙,以减少焊接过程热应力作用于周边母材,导致裂纹的产生。每块焊到要求的尺寸后,再将各孤立块间隙填满。

(5)焊缝与周边母材最后焊合 焊缝与周边母材的最后焊合是焊补成功的关键,可以先将周边分成a、b、c等若干段,每段长约40mm,焊补顺序按a→b→c…跳跃分散进行,层间用扁凿锤击焊缝一侧,切忌锤击在熔合区外的白口铸铁侧,以防止锤裂母材。焊接时采用大电流电弧倾斜向焊缝,以防止母材过热。

(6)焊后 整个焊补面应高出周围母材1~2mm,然后用手动砂轮磨平。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