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针灸手册

其他脉诊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中国针灸手册》第109页(549字)

1.诊脉之源 所谓脉源就是指人体的原气和宗气。前者是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守邪之神。就是《难经·8难》中所说的“肾间动气”,是人体所受父母先天之原气。诊察原气的部位,晋王叔和认为在脐孔的上下左右,即神阙穴的四旁。唐·杨玄操则认为在脐下三寸丹田穴处。后者是呼吸之大气,鼓动心肺活动的根本,就是《素问·平人气象论篇》中所说的“胃之大络--虚里脉”,是宗气活动的表现,位在左乳下乳根穴处。此两脉的常态应该是徐缓而柔和,如果按之躁动或迟软是原气及宗气亢盛或虚衰的征候,往往可显示病患预后的善恶。

2.诊足之三脉 足阳明足背部的冲阳脉、足少阴内踝后的太溪脉、足厥阴大趾次趾间的太冲脉,古人称为“足三脉”。冲阳脉可以诊候胃气,太溪脉可以诊候肾气,太冲脉可以诊候肝气。前两者为人体后天与先天的根本之气。明·李中梓曾说:“冲阳者,胃脉也,盖土者万物之母,冲阳不衰,胃气犹在,病虽危,尚可生也”;“太溪者,肾脉也,盖水者天一之元,太溪不衰,肾犹未绝,病虽危,尚可生也”。故是判断重危患者预后的重要依据。后者为肝经脉气所发,足厥阴之原,倘若诊察阴廉、足五里有不便之处,可以取此脉代之,以诊候肝气的虚实。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