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针灸手册

腧穴定位法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中国针灸手册》第121页(1761字)

腧穴的定位方法可分为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骨度折量定位法和指寸定位法。三者在应用时互相结合,即以体表解剖标志为主,折量各部位的距离分寸,并用手指指寸(同身寸)来比量,从而确定腧穴位置。临床上有时还应用一些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

1.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人体体表标志有固定和活动的标志两大类。

(1)固定的标志 是指五官轮郭、发际、指(趾)甲、乳头、脐窝以及骨节和肌肉所形成的突起或凹陷等。例如:鼻尖部定素髎,两眉中间定印堂,眉头定攒竹,俯首显示最高的第七颈椎棘突下定大椎,三角肌尖端(止点)部定臂臑,两乳头中间定膻中,脐窝中央定神阙,腓骨头前下方定阳陵泉等。此外,可依据肩胛冈内端平第三胸椎棘突,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髂嵴最高点平第四腰椎棘突为标志,定取背腰部的腧穴。

(2)活动的标志 是指关节、肌肉、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等。例如:微张口于耳屏前方凹陷处取听宫,屈肘时于肘横纹外侧端凹陷处取曲池,将拇指翘起在拇长、短伸肌腱之间凹陷处取阳溪,正坐屈肘掌心向胸在尺骨茎突之桡侧骨缝中取养老等。

为了准确定位取穴,必须熟悉全身常用的体表标志。现代体表部位与古代体表部位在名称上有些是不一致的。如:眉弓(眉棱骨)、内眼角、外眼角(目内外眦)、颞骨乳突(完骨)、下颌骨体(颏)、锁骨(巨骨)、锁骨上窝(缺盆)、胸锁乳突肌(缨筋)、胸肋角(歧骨,即胸骨体下端与左右两侧的肋弓下缘所成的角)、胸骨剑突()、耻骨联合(曲骨、横骨)、股骨内侧髁(内辅骨上廉)、胫骨内侧髁(内辅骨下廉)、股骨大转子(髀枢)、舟骨粗隆(然骨)、第五跖骨头(京骨)等。

2.骨度折量定位法 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作经穴定位的标准。常用骨度分寸是根据《灵枢·骨度》并在医疗实践中经过修改和补充而来的。骨度折量是将设定的两骨节点之间的长度折量为一定的等分,每一等分为1寸,作为定穴的依据。全身主要骨度折量寸见表3-13和图3-1。

表3-13 “骨度”折量寸表

图3-1(1) 人体骨度分寸

图3-1(2) 人体骨度分寸

3.指寸定位法 在分部折寸的基础上,又可用指寸定位取穴。正常人的手指与身体其他部分有着一定的比例关系,人长指长,人短指短,所以量取穴位要依据患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比量。手指比量时所用的指寸,一般有下列几种(见图3-2)。

图3-2 同身寸法

(1)中指同身寸 以患者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拇中指屈曲成环形)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

(2)拇指同身寸 以患者拇指指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

(3)横指同身寸 食指至小指四指并合的横度(以其中指中节横纹为准)作3寸,又称一夫法。也有以食、中两指并合的横度(二横指)作1寸半。

4.简便取穴法 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取穴方法。如:百会,两耳前掩使出现耳尖,约当耳尖直对头顶正中处;列缺,两手口平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食指尖端到达的凹陷处;合谷,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拇指尖端到达处;劳宫,半握拳时,当中指指尖切压在掌心处;章门,垂肩屈肘合腋时,正当肘尖尽处;风市,两手臂自然下垂,于股外侧中指尖到达处;血海,正坐垂足,以右掌心正对其左膝髌骨顶端,2-5指向上伸直指向膝上,拇指约呈45°斜置偏向膝内侧,当拇指尖下处。这些取穴方法都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上一篇:远近的联系 下一篇:中国针灸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