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针灸手册

胃下垂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中国针灸手册》第332页(1183字)

胃下垂是指由于胃膈韧带和胃肝韧带松弛无力,胃张力减退而致胃小弯切迹低于髂嵴连线水平,多由腹壁紧张度减低,腹壁脂肪缺乏和肌肉松弛以及腹压下降而引起。胃下垂程度:一般以小弯切迹低于两髂嵴连线水平1-5厘米为轻度,6-10厘米为中度,11厘米以上为重度。

【诊断要点】

(1)轻度胃下垂多无症状,中度以上者常可见胃动力差、分泌不良的症状,如上腹不适、易饱胀、嗳气、厌食、恶心、便秘等,有时腹部有深部隐痛感,常于餐后、久立及劳累后加重,平卧后减轻。

(2)检查时脐下可有振水音,食后叩诊胃下极可下移至骨盆,上腹部可扪及强烈主动脉搏动。

(3)X线钡餐造影检查示胃小弯弧线低于髂嵴连线下,排空迟缓。

【治疗】

1.体针 取穴:巨阙、中脘、梁门、关元、气海、足三里。方法:选用28号或26号7寸长针,在巨阙穴进针,针尖进入皮肤后,针体沿皮刺向左侧肓俞穴(脐旁开0.5寸),手持针柄与皮肤呈45°角,慢慢上提,以医者有重力感,患者胃部有上提感为佳。如无针感,须将针退出大半后,再次进针。第1次须提针20分钟,出针后卧床1小时;自第2次后,每次提针5分钟,出针后再卧床休息1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其余诸穴,针刺用补法。

2.灸法 取穴:梁门、中脘、关元、气海、足三里。方法:每日施隔药灸2次,每穴5-10壮,10次为一疗程,灸后可用右手托胃底部,用力缓缓向上推移,反复数次。

3.埋线 取穴:(1)胃俞透脾俞、中脘透上脘;(2)建里旁开4寸透神阙、阑尾穴透足三里。方法:先取第一组穴,依法植入肠线,20-30日后用第二组穴,两组穴可交替使用。

【现代临床举例】

于氏用电针治疗胃下垂12例,取穴:中脘、关元、气海、大横、归来、足三里,结果痊愈3例,显效4例,好转4例,无效1例。(于静,中国针灸,1996;(11):33)

【备注】

(1)胃下垂属中医学“胃缓”范畴。

(2)针灸治疗胃下垂有一定效果,治疗同时应提醒患者注意饮食调养及适当运动以增强腹壁肌肉力量,从而提高疗效,防止复发。

上一篇:消化性溃疡 下一篇:中国针灸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