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针灸手册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中国针灸手册》第383页(1479字)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是一种病因不明,主要损害多数脊神经根和周围神经,也常累及颅神经的疾病。

【诊断要点】

(1)多为急性起病,常在起病前数天、数周有上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

(2)起病为四肢远端对称性无力并迅速向近端发展,严重时累及肋间肌和膈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阴性。感觉障碍较运动障碍轻,表现为手套、袜子样的感觉异常或感觉减退。颅神经损害以双侧面神经麻痹为常见,也可影响舌咽和迷走神经,出现面瘫、声音嘶哑、吞咽困难。自主神经损害见出汗、皮肤潮红、手足肿胀、心动过速等。

(3)脑脊液检查见蛋白增高而细胞数不高的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肌电诊断检查见神经传导速度减慢,以运动速度下降更为明显。

【治疗】

1.体针 取穴:颈夹脊、腰夹脊。有呼吸肌麻痹加胸夹脊;有颅神经损害症状加风府、哑门、风池。夹脊穴可间隔1-2节取1穴。方法:夹脊穴均针尖斜向棘突,哑门、风府、风池针刺均不要太深。进针得气后,温针3-5壮。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3-5天。本法适用于早期患者。

2.电针 取穴:相应的夹脊上下接1对电针;肩髃与肩髎、臑会与曲池、八邪分别各接1对电针;髀关与伏、箕门与血海、阳陵泉与悬钟、阴陵泉与三阴交分别各接1对电针。方法:选用规律脉冲波,频率40-60次/分,时间20分钟,隔日1次,2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周。本法适用于恢复期患者。

3.皮肤针 取穴:以四肢三阳经、督脉经、膀胱经背俞穴为主。方法:用皮肤针叩刺至发红或轻微出血为度,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

4.水针 主要用于恢复期肢体瘫痪以及感觉障碍。取穴:颈5-胸2和腰2-骶2夹脊穴、手三里、曲池、三阴交、阳陵泉、足三里等。方法:选用当归、黄芪注射液或辅酶A、ATP、维生素B1、维生素B12、肌苷等,每次取2-4穴,每穴注入0.5-1毫升,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现代临床举例】

胜氏治疗5例本病3-6岁患儿,均为全身性瘫痪,并伴有呼吸肌麻痹。均在病情稳定后接受针灸治疗。第一阶段以温针灸夹脊穴为主;第二阶段患儿能坐起时取关节周围穴位为主;第三阶段行走不稳时取手足阳明经穴为主,经过3-5个月治疗均取得满意效果。(胜涛,上海针灸杂志,1982;(4):24)

【备注】

(1)本病早期属中医“痹证”范畴,后期属“痿证”范畴。一般预后良好,神经功能大多一年内可完全恢复,少数患者需更长一段时间方能恢复。

(2)如果出现呼吸肌麻痹或多颅神经损伤,以及严重的心、肺、肾等并发症者,应作急诊处理,多预后不良。

(3)一般在发病2-3周后,即病情基本稳定后,进行针刺治疗,初期不宜强刺激,最好结合功能锻炼。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