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渴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中国针灸手册》第403页(2953字)
消渴是以多饮、多食、多尿为主要症状的病症。因其症状偏重不一,又可分上、中、下三消,重在多饮者为上消,多食者为中消,多尿者为下消。本病虽可见于幼年,但总以40岁以上者为多见,且有一定的遗传性。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尿崩症等与本证相关。
【发病因素】
可因禀赋不足,或素食肥甘,或嗜欲无度,导致肺、脾、肾脏气衰竭,肺虚则不能输布水津上润咽口,以致虽饮仍不解渴而随饮随渴。脾虚则求谷以自救而食不充饥,狂食无制。肾虚则不能制水而水泔俱下,饮一溲一,此肾虚不仅是肾阴虚,肾阳亦虚,是火衰不能化水,阴竭似阳,假阳呈现,非实火可比。
【辨证分型】
临床以三多(多饮、多食、多尿)二少(乏力、消瘦)为五症。因其主症侧重不同,渴而多饮,舌上赤裂,咽中干燥者属上消;消谷善饥,饮食倍增,大便坚难,肌肉瘦削,小便如泔者属中消;饮一溲一,甚至小便无度,尿如膏油,面色黧黑,阳痿腰痠者属下消。
【治疗】
治则:培土生金,益中填下。
1.体针 取穴:脾俞、膈俞、中脘、足三里。多饮、烦渴、口干为上消,加肺俞、意舍、承浆、金津、玉液;多食易饥、便结为中消,加胃俞、丰隆;多尿、腰痛、潮热、盗汗为下消,加肾俞、三焦俞、关元、复溜。方法:得气后留针15分钟,出针前重复运针1次,再加指压,中脘可用扬刺法;也可用温针,均3壮,务令局部皮肤潮红发热,然慎防灼伤,燃毕即起针。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天。还可采用皮下埋针法。
2.灸法 取穴:分8组,(1)组:足三里、中脘;(2)组:命门、身柱、脾俞;(3)组:气海、关元;(4)组:脊中、肾俞;(5)组:华盖、梁门;(6)组:大椎、肝俞;(7)组:行间、中极、腹哀;(8)组:肺俞、膈俞、肾俞。方法:采用隔姜灸,艾炷1.5厘米×2厘米,重0.5克,鲜姜厚3-4毫米(也可采用隔药灸),每穴灸10-30壮,每次1组穴,轮换使用。隔日1次,50次为一疗程。
3.针灸合治 阴虚热盛型用阳经穴,取膈穴、脾俞、足三里,行提插捻转泻法,留针30分钟;气阴两虚型用阴经穴,取尺泽、地机、三阴交、中脘、气海,用平补平泻法;阴阳两虚型取尺泽、地机、三阴交,用补法,中脘、气海隔姜灸各3壮。以上均每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日,治疗2-4疗程。
4.耳针 取穴:右耳取内分泌、肺、胃、胰、缘中、肾上腺、渴点,左耳取内分泌、肺、脾、肾、三焦、屏尖、饥点。方法:每次辨证取4-6穴,用30号1寸毫针缓慢进针,得气后留针1小时,30分钟捻针1次,两耳交替选用,隔日1次,1月为一疗程,治疗1-3疗程。也可用王不留行籽贴压。
【现代临床举例】
(1)李氏等用曲池、阳陵泉、三阴交、关元为主穴。上消加鱼际、复溜;中消加中脘、内庭;下消加带脉,治疗糖尿病115例,结果显效55例,有效40例,无效20例。(李栋林等,针灸学报,1990;(1):3)
(2)蔺氏等用8组穴位交替隔姜灸,一组为足三里、中脘,二组为命门、身柱、脾俞,三组为气海、关门,四组为脊中、肾俞,五组为华盖、梁门,六组为大椎、肝俞,七组为行间、中极、腹哀,八组为肺俞、膈俞、肾俞。每穴灸10-30壮,隔日1次,50次为一疗程,治疗本病13例。结果有效9例,无效4例。(蔺云桂等,中医杂志,1985;(9):52)
(3)郭氏等以针刺治疗糖尿病70例。方法以曲池、三阴交、阳陵泉为主穴,多饮者加鱼际、复溜;多食者加中脘、内庭;多尿者加关元、太冲。得气后留针20分钟,21次为一疗程,体针7日,治疗二疗程。结果,平均血糖由针刺前的15.58毫摩尔/升(280.64毫克%)降至针刺后的9.54毫摩尔/升(171.94毫克%),平均下降6.03毫摩尔/升(108.7毫克%),70例中有效53例,占75.7%。(郭桂珍等,吉林中医药杂志,1990;(3):19)
(4)邵氏等治疗糖尿病60例,取肾俞、脾俞、气海俞,同时采用穴位敷贴(由丁香、肉桂、细辛、冰片、姜汁组成),取得良好疗效。(邵敏等,中国针灸,1999;(8):453)
(5)梁氏采用针灸治疗糖尿病并发胃轻瘫15例,取足三里、三阴交、太溪、中脘等,总有效率达93.3%。(梁凤应,广西中医药,1999;(3):39)
(6)周氏等治疗Ⅱ型糖尿病198例,取大椎、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复溜、肾俞、脾俞、肝俞等穴,并在耳穴上用揿针,取胰、肝、内分泌、脾、渴点、心、口、肾、下屏尖,结果总有效率达95.45%。(周潮等,中国针灸,1998;(1):38)
【古代文献选录】
《千金要方》卷二十一:“消渴咽喉干,灸胃管下俞三穴百壮,穴在背第八椎下,横三间寸灸之。”“消渴口干,不可忍者,灸小肠俞百壮,横三间寸灸之。”
《玉龙经·针灸歌》:“意舍消渴诚非虚。”
《神应经·鼻口部》:“消渴:水沟、承浆、金津、玉液、曲池、劳宫、太冲、行间、商丘、然谷、隐白(百日以上者,切不可灸)。”
《针灸聚英·百证赋》:“行间涌泉,主消渴之肾竭。”
《针灸大成》卷九:“第八十五、消渴:金津、玉液、承浆……复刺后穴:海泉、人中、廉泉、气海、肾俞。”
【备注】
(1)针灸治疗糖尿病有一定疗效,尤其对胰岛素非依赖型糖尿病患者,在中西药降糖作用不理想时,配用针刺疗法可以减少药物用量,血糖也可较稳定,且无副作用,可以作为糖尿病的基本疗法之一。如果患者已在服药,针灸时不能骤然停止服药,要根据针灸的具体疗效,逐步递减药物。
(2)针刺治疗本病疗程较长,且在治疗早期血糖可有升高趋势,而于第2、3疗程后开始下降。
(3)本病必须控制饮食,限制糖份的摄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