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针灸手册

硬皮病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中国针灸手册》第482页(1274字)

硬皮病是一种结缔组织疾病,分局限性和系统性两型。前者主要表现为局限性皮肤硬化,后者除皮损外,可累及内脏器官。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20岁左右。男女发病比例为1∶3。

【诊断要点】

(1)局限性硬皮病 片状损害者以胸、面部多见。病初起呈淡红色片状。数周或数月后,皮损扩大而硬化,触之有皮革样感觉,皮色变淡黄色,周围绕以紫红晕环,皮肤干燥平滑,光泽如蜡,无汗,也无毛发,数年后出现萎缩性瘢痕。带状损害者,常沿肢体及肋间分布,与片状不同之处是皮损有显着凹陷。点状损害者,多见于胸、颈、臂部,呈大小不一的簇集状或线状排列的萎缩性白色小斑点,表面光亮。

(2)系统性硬皮病 按病损分为浮肿期、硬化期和萎缩期。浮肿期见皮肤肿胀,数周后进入硬化期,皮肤发硬、光泽如蜡、皮肤不能捏起,甚则萎缩及硬化,日久,肢体僵硬,运动受限,表情呆板,皮肤变薄而成木板样硬化。此外,多数患者有低热。当胃肠道受累可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或便秘。心脏受累可见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和心力衰竭等。肺脏受累可见呼吸困难等。肾脏受累可出现蛋白尿,甚则可致肾功能衰竭。

(3)部分系统性硬皮病 患者可有白细胞稍高,轻度贫血。血沉加快、血清蛋白减少、球蛋白增加。X光检查发现食道蠕动消失、结肠袋显示球样改变,软组织可见钙盐沉积阴影,指端骨质吸收等。

【治疗】

1.体针 取穴:大椎、脾俞、肾俞、命门、足三里、关元(均补),肺俞、气海(均泻)。方法:进针得气后行提插捻转补泻法,留针20-30分钟。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2.灸法 取穴:大椎、肾俞、气海、关元、命门、脾俞、膈俞、肺俞、血海。方法:每次选2穴,用附子饼或姜片作间接灸,每次3-5壮,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或取病损部位,用艾条作回旋灸,每个部位灸10-15分钟。

3.皮肤针 取穴:病损部位。方法:用皮肤针作围刺或散刺,轻叩皮肤至红润或稍出血,每周2次,10次为一疗程。适合局限性硬皮病。

【现代临床举例】

桂氏等以艾灸为主治疗硬皮病21例。治法:以隔药饼及丁桂散间接灸为主,部分局限性硬皮病患者加用刺络拔罐。治疗3个月为一疗程。穴位分四组:①大椎、肾俞;②命门、脾俞;③气海、血海;④膈俞、肺俞。每周灸2次,每次取1组,轮流灸治,每穴灸2壮直径约2厘米的艾炷。结果:12例有效,其中系统性硬皮病3例,局限性硬皮病9例。(桂金水等,上海针灸杂志,1982;(1):39)

上一篇:黄褐斑 下一篇:月经不调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