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中国针灸手册

婴幼儿口炎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中国针灸手册》第527页(1370字)

婴幼儿口炎多为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引起的溃疡性口腔炎。其特征为口颊、舌边、上腭、齿龈等处发生浅层溃疡,伴红肿热痛、流涎或口臭。

【诊断要点】

(1)口腔黏膜反复出现圆形浅层溃疡,边缘平坦,整齐,外周有红晕,可单发或多发,伴剧痛,一般经7-10日愈日,但易复发。

(2)以拭子拂拭分泌物作涂片镜检或培养,找到细菌,即可确诊。

【治疗】

1.体针 取穴:曲池、足三里、三阴交、极泉。配穴:颊车、地仓、承浆、合谷。心脾蕴热者加内关、神门;高热者加大椎、曲池;虚火上浮者加太溪、照海;齿龈症状严重者加二间、内庭;腭舌部症状严重者加劳宫、商丘;咽部症状严重者加少商、天容。方法:每次选4-6穴,施以泻法或平针法,留针15-20分钟或不留针,每日1-2次。也可使用激光穴位照射法。

2.耳针 取穴:神门、口舌、交感、心、脾、肾、肝。方法:针刺手法以速进针、轻捻转、强刺激为主。每10分钟行针1次,留针30分钟。或作耳穴埋针、压丸,每次治疗一耳,隔日1次,左右耳交替,连治3-5次。

3.水针 取穴:心俞、足三里、三阴交、曲池等穴。方法:将维生素B12、维生素B1、维生素B6或转移因子等注入穴位,每日1-2穴,每日1次,左右交替,连治5-7日,如需重复需间隔3日。

4.敷贴 取穴:涌泉、神阙。方法:①用吴茱萸10克,肉桂5克研细末过筛,用食醋调成饼状,贴敷于双涌泉穴,晚上用药,次晨去之,共2-4次。②用吴茱萸8克,大黄4克,胆星2克,研细末,与陈醋共调成干糊状,睡熟后敷双涌泉穴,12小时后去之,病情重者,可重复1次。③细辛3克加面粉适量,温水调成饼状(直径3-4厘米,厚0.5厘米),敷脐上,胶布固定,每日早晚各1次,连治3-5日。

【现代临床举例】

(1)用吴茱萸50克,研为细末,以10克食醋调成约2×0.5厘米的饼状2个,分贴两足心涌泉穴上,用塑料薄膜加宽布带固定,次日晨取下,洗净足换药重敷,坚持敷用,取瘥即止。或用天南星50克研细末,每取6-10克,以食醋调膏,照上法分两份敷两足心涌泉穴上,每天换药至痊愈。(梁茂新等,中药外用养生,辽宁科技出版社,1996;166)

(2)张氏等治疗小儿口疮120例,在印堂处用巴豆发泡,取得疗效。(张震等,中医外治杂志,1999;(4):24)

【备注】

在治疗中大便要保持通畅,使邪热早泄。口腔卫生是主要的预防措施。患儿应进食流汁或半流汁,以清淡为主,多吃绿叶蔬菜和水果。餐具应煮沸消毒。可参阅本书口疮节。

上一篇:百日咳 下一篇:中国针灸手册目录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