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包与三焦
书籍:中国针灸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中国针灸手册》第263页(614字)
1.心包 心包又称心包络。位居心外,形似包膜,包裹心脏,是心外城堡,有保护心脏之作用,似为心之宫城也,其脉属心包,直络三焦。若外邪侵心,包络代心受之,故诸邪皆滞于心之包络也。心包受邪之病机、症状及治疗大致与心病相同,故不赘述。若风寒湿邪客于手厥阴心包络之经,则膺前作痛,臂内中间痹痛,屈伸不利,中指及无名指不用。治用本经有关腧穴刺灸之。
2.三焦 三焦为上、中、下三焦的合称。其具体部位和形态,古人描述不一,多认为是胸腹腔内的一个大腑。“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功主诸气,通行水道,所以经言“三焦者,气之所终始也”,“原气之别使也,主通行三气(宗、营、卫),经历五脏六腑”,“气化则能出焉”。若寒气客于三焦,则三焦决渎无权,水道堵而无路,泛滥横溢肌肤,症见肌肤肿胀,小溲短少,四肢欠温,舌淡苔白腻,脉濡而迟。治拟通阳利水。穴取命门、三焦俞、石门、水分、阴陵泉、三阴交,捻转补泻。若湿热留恋三焦,则三焦气化失司,水道壅滞不通,水液无路可走,逆于皮里膜外,症见浑身浮肿,发热咽痛,小溲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拟清利湿热,宣通水道。穴取合谷、三焦俞、石门、三阴交、阴陵泉,用捻转补泻。若风寒湿客于经络,则三焦经气痹阻不通,症见小指次指痛而不得伸屈,肩臂麻木疼痛,耳鸣耳聋,目赤肿痛,颊肿耳痛,偏头痛等,循经取有关腧穴刺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