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蒸发的主要能源——太阳辐射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制盐工业手册》第249页(2078字)
太阳的表面温度约6000K,辐射波长0.4~4μm,属短波辐射,进入大气前各光区的能量分布为:
紫外线(波长λ<0.4μm)7%
可见光(波长λ=0.4~0.74μm)47%
红外线(波长λ>0.76μm)46%
当日地处于平均距离时,大气顶部受到的垂直辐射热能为每平方厘米8.04J(1.92cal),称为太阳常数。地球公转轨道呈椭圆形,太阳常数在近日点和远日点约相差7%。
太阳给予地球的辐射热,约有42%被地球大气圈及地面反射回宇宙,58%被大气和地面吸收,其中大气吸收14%,地面吸收44%。
不同纬度地区一年内的不同季节、一日内的不同时间和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接收的太阳辐射差别很大;但不同纬度地区一年中的平均情况仍有一定规律。在北半球地区,按不同纬度的日照时间、云量、海陆分布等因素求得平均数如表2-4-12。
表2-4-12 北半球不同纬度接收的平均太阳辐射
我国学者根据国内26个日射站1957~1960年的日测资料,求得我国平原地区晴天条件下不同月份总辐射平均值如表2-4-13。
表2-4-13 我国平原地区的月总辐射平均值(J/cm2)
翁笃鸣在《试论总辐射的气候学计算方法》一文中,提出根据日照率计算不同地区日总辐射量(Q)的计算式如下:
华北:Q=S0(0.708S1+0.105) (2-4-3a)
华中:Q=S0(0.625S1+0.130) (2-4-3b)
西北:Q=S0(0.390S1+0.344) (2-4-3c)
式中 S0——天文日辐射量
S1——日照百分率
水体吸收的太阳辐射,除直接照射外,还包括天空散射。水面对辐射能的反射率,其大小决定于太阳光的入射角、水质、水深、水及水底垫层的色泽、水面是否平静等因素;对直接辐射的反射率,可从垂直照射时的百分之几至太阳位于地平线附近的100%;对散射辐射的反射率很小,平均值为0.08~0.1。
前苏联学者根据直接辐射与太阳高度角的关系,以散射反射率的平均值为0.1,得出不同纬度地区、不同月别的水面总辐射反射率如表2-4-14。
表2-4-14 水面总辐射反射率
不同波长的辐射进入水体后,不同深度处的吸收与反射情况也不同。测定结果表明,卤水对较长波的辐射吸收能力,大于对较短波的辐射吸收能力;卤水越深,吸收的辐射能越多;如以水体表面的辐射能为100,在太阳垂直照射时,不同深度处对不同波长辐射的吸收值如表2-4-15。
表2-4-15 卤水不同深度处对不同波长辐射的吸收情况
透过卤水的太阳辐射到达池底,池底的物料也存在反射和吸收。不同物料的反射率如表2-4-16。
表2-4-16 不同物料表面的反射率
水体对太阳辐射能的吸收,一日之内情况不同:由日出至14时左右为储热阶段,吸收的热能大于蒸发所需的汽化热,多余部分作为潜热储存于水体中,使水温增高;自14时左右至日没,为吸热、耗热并存阶段,吸收的热量小于蒸发所需的汽化热,须使用上午的储热,水温逐渐下降;由日没至次日日出前,为纯耗热阶段,除继续蒸发耗热外,并有部分热能辐射于空气中,水温降至一日最低点。
在一年或一日内,水温与气温的变化曲线起伏基本相同;但在水体的储热阶段,水温曲线的最高峰一般均高于气温,其余阶段则低于气温;水体愈浅,愈为明显。水温与气温的一日观测曲线如图2-4-3。
图2-4-3 水温与气温日变化曲线图
卤水的水温在相同条件下一般高于淡水,卤水浓度愈高,升温阶段的曲线高峰愈为提前和突出,降温阶段则下降较快,但在大多数情况下仍高于气温及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