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经典书库 > 制盐工业手册

新卤、适当深卤、适当长期结晶(新、深、长)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制盐工业手册》第370页(3567字)

新卤、深卤、长期结晶是与过去的老卤、浅晒、短期(老、浅、短)结晶工艺相对而言的。新、深、长的具体标准要随着地区和季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一)新、深、长与产盐量的关系

1.新卤结晶是与循环使用老卤结晶相对而言的。后者是将产过盐的饱和卤(老卤)反复兑入蒸发池或调节池的不饱和的卤水,蒸发到饱和点后又投入结晶。这种饱和卤水的钠镁比值随老卤循环使用次数的增加而逐步下降。新卤结晶则用未掺兑老卤的饱和卤灌池结晶,蒸发浓缩到规定的终止浓度后甩掉,因此卤水的钠镁比值较高,而且比较稳定。

(1)结晶池单位面积的产盐量,使用新卤的高,循环使用老卤的低。在同样气象条件下,新卤的蒸发系数大于循环卤的蒸发系数,因而蒸发掉的水分多,产盐也多。从表2-6-19也可看出,从不同质量的饱和卤水中蒸发同样数量的水分,质量好的卤水产盐多,质量次的卤水产盐少。

在同样气象、设备条件下,不同质量饱和卤水与产盐量的关系如表2-6-24。

表2-6-24 不同质量饱和卤水浓缩至31°Bé毫米公亩产氯化钠量

(2)老卤不回头,有利于制卤。使用循环卤的盐田,老卤回到蒸发池、调节池参加“空运转”,造成滩面卤水浓度高的假象,实际上卤水蒸发抵抗相应增大,水分蒸发困难,操作秩序凌乱,影响制卤效果。老卤不回头则无此弊端。

2.深卤与长期结晶。结晶池卤水深,阳光入射、反射通过卤水的光路长,卤水吸收的热量多,日平均液温高,蒸发量大,同时,在相同风力作用下,卤深波浪大,蒸发液面扩大,有利于水分子逸出,蒸发效率提高。轻工部制盐科学研究所1957年曾用不同深度淡水进行蒸发试验,得出数据如表2-6-25。

表2-6-25 蒸发量与水深的关系

与淡水一样,同浓度的卤水越深,蒸发量也越大,因而有利于产盐。轻工业部制盐研究所1958年3月至6月,长芦塘沽盐场1962年3月至5月份曾分别进行同面积、同浓度、不同深度饱和卤水产盐的试验,结果如表2-6-26、表2-6-27。

表2-6-26 不同深度饱和卤水产盐量比较

表2-6-27 不同深度饱和卤水产盐量表

适当长期结晶,减少扒盐次数,可延长有效结晶时间,增加产量,提高劳动生产率。长芦汉沽盐场1960年3月至7月进行试验:一组结晶池卤水深7.72cm,扒盐7.1次;另一组结晶池卤水深5.12cm,扒盐14次。结果前者比后者:单位面积产量提高2.9%,春晒结束时卤水盘存多28%,产盐用工节省16.4%。

(二)新、深、长与产品质量的关系

1.新卤结晶 老卤钠镁比值低,含镁和硫酸根离子多,粘度大,干扰氯、钠离子按一定晶格要求的质点有规则的排列。老卤浓度高、比热小、升温快,结晶过程中卤温高,不利于氯、钠离子释放能量和紧密排列,因而晶体疏松,液泡增加,晶体不规则,表面夹带和附着的母液多。在堆存过程中,母液不易控淋蒸发,在空气湿度大时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因而盐质上升很慢。新卤结晶则相反。兹摘录1956年汉沽盐场不同卤水质量与盐质关系的试验结果如表2-6-28。

表2-6-28 不同质量卤水与盐质的关系

2.适当深卤结晶 在生产中如何控制结晶卤水的过饱和度是提高盐质的关键。首先卤水深,热容量大,当气温高,蒸发力强时,卤水深的结晶池卤温较低,过饱和度较小,不致使新晶核大量生成和晶体过快成长;气温低、蒸发力弱时,深卤池子的卤温又较高,仍能继续蒸发,使晶体徐徐成长。因此,卤深在一定程度上能克服结晶速度忽快、忽慢和结晶过程时而进行、时而停止等不稳定不均衡的现象。其次,卤深体积大,悬在卤水中的晶核与小晶体数目较多,悬浮的时间也较长,从而扩大了与卤水的接触面,使晶体的成长速度由于晶体表面积的增大而相应减慢。再次,由于卤水深,卤温的日变幅度小,可减少因冷却而产生盐析现象,减少盐末子。所以适当增加灌池深度,可获得较为均匀、完整、坚实、透明的氯化钠晶体。轻工业部制盐科学研究所1957年6月22日至27日,在气象站蒸发量总计77.5mm条件下,进行了卤水深度与盐质关系的试验,结果如表2-6-29。

表2-6-29 卤水深度与盐质的关系(一)

1957年6月22日至26日,在气象站蒸发量总计53.8mm的条件下进行试验,为消除卤水浓度的影响,试验中对各池卤水浓度,每天均进行调整,使保持在25.7°Bé至25.9°Bé之间。试验结果如表2-6-30。

表2-6-30 卤水深度与盐质的关系(二)

3.适当长期结晶 收盐过勤,晶体得不到充分成长,晶质疏松,颗粒碎小,晶体表面积大,内部液泡多,表面附着母液也多,在堆存中母液控淋困难。反之,适当延长收盐周期,减少收盐次数,则可以避免这些缺点,有利于提高质量。

(三)分段结晶

新、深、长三者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分段结晶是实现新、深、长的具体方法。目前我国各海盐场多采用多次轮流扒盐、连续生产的方式。分段结晶将全部结晶面积分成两段或三段,第一段结晶面积由蒸发区供给新饱和卤水,二、三段则分别由一、二段供给已析出部分氯化钠的饱和卤水。上段终止浓度时的卤量(上段面积与深度的乘积)等于下段累计灌进的卤量。分段结晶中若干参变量的相互关系式如下:

h=HC (2-6-5)

式中 H——收盐周期内累计灌进结晶池卤水深度(cm)

d——收盐周期(天)

Q——周期内每个结晶日的平均蒸发量(mm)

F——由开始至终止卤水平均蒸发系数

q——由开始至终止需要蒸发的水分率

C——由开始至终止卤水的浓缩率

h——终止浓度时的卤水深度(cm)

分段结晶各段之间应有合理的面积比例。假定已知上段面积为100%,则下段面积为上段面积的比率计算式为:

式中 A′——本段面积为上段面积的比率

H′——本段面积累计灌进卤水深度(cm)

h——终止浓度时的卤水深度(cm)

兹根据各种参变量的相互关系,按每经100mm蒸发量收盐一次,则各种不同质量的饱和卤水分段结晶情况如表2-6-31。

表2-6-31 不同质量饱和卤水分段结晶情况

分段结晶具有几个显着的特点:第一、上段结晶池扒盐后排出的卤水供给下段使用,老卤不再回蒸发池与新卤掺兑,为新卤结晶提供了保证;第二、根据卤水浓缩体积变小的规律,确定各段面积比例,可增加结晶卤水的平均深度,卤水质量相同,分的段数越多,各段合计结晶时间越长,灌池就越深;第三、各段卤水质量不同,产品质量自然也不相同,可为盐质分等提供条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