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盐溶腔形成特征
书籍:制盐工业手册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制盐工业手册》第827页(914字)
(一)影响岩盐溶腔形成的因素
溶腔的形成取决于水溶工艺方法、向井中注水方式、生产套管的结构、岩盐矿层的地质条件等因素。
溶空的形成对于开采率、卤水浓度、地下有用矿物的采收率和防止地表沉陷等,都有重大影响。最有利的溶腔形状是沿控制开采的盐厚(即溶腔高度)形成圆柱型。这种溶腔具有较大的溶解面积,能保证开采时获得最大的生产效率。
在生产中,如不使用油垫层,溶腔是自然地由下向上呈倒锥形发展;如使用油垫层,则溶腔接近于圆柱形,但侧壁仍不规则。溶腔的真实形状可用声纳测井仪确定。
(二)溶腔形状的分区
溶腔冲刷溶解时,可分为三部分、如图3-3-36所示。
图3-3-36 分阶段式卤井的开采溶腔分区示意图
1.活动区 溶腔顶板和举卤管下端水平面之间的区域。在盐的溶解过程中,其间出现水的运动(卤水和盐溶解活动)。
2.卤水形成区 溶腔活动区的一部分,卤水在这里达到饱和。从开采梯段形成到开采梯段结束,卤水形成区的容积不断地增大。
3.保存区 溶腔活动区以下的部分。充满着饱和卤水,底部堆积着溶解过程中沉降下来的不溶性残渣。
(三)决定水溶梯段的条件
水溶梯段是盐层厚度与水溶方法等因素的变量函数,对于控制溶腔的形成和冲刷程序具有重要的意义。确定梯段溶解高度应考虑矿区地质条件、盐层厚度、物质组分、不溶物含量、水溶工艺参数(溶腔直径、水的消耗等)等各项因素。在设计时,应注意尽可能制定有效措施,获得近似于圆柱形的溶腔,以提高开采率和取得最大可能的卤水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