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硫酸镁和氯化钾转化法生产硫酸钾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制盐工业手册》第1677页(2379字)
MgSO4和KCl可发生下列复分解反应:
MgSO4+2KCl=K2SO4+MgCl2
控制不同的配料比、温度和加水量,可获得不同的反应产物。其基本原理可根据K+、Mg2+∥Cl-,-H2O体系的相图进行分析。有关数据见表6-6-1,参考图6-6-1。
表6-6-1K+,Mg2+//Cl-,-H2O体系相平衡数据
注:Car-KCl·MgCl2·6H2O Bi-MgCl2·6H2O
Schǒ-K2SO4·MgSO4·6H2O Mg·1-MgSO4·H2O
Leo-K2SO4·MgSO4·4H2O Mg·4-MgSO4·4H2O
Kai-KCl·MgSO4·3H2O Mg·5-MgSO4·5H2O
Lang-K2SO4·2MgSO4 Mg·6-MgSO4·6H2O
图6-6-1 K+,Mg2+//Cl-,SO42--H2O体系平衡图
图中符号的意义同表6-6-1注
通常用MgSO4·7H2O和KCl配料,可分为一段转化法和二段转化法。具体工艺分析见图6-6-2。
图6-6-2 25℃时K+,Mg2+//Cl-,SO42--H2O体系平衡图
注:G点为K2SO4·MgSO4·6H2O的固相点
(一)一段转化法
用MgSO4·7H2O和KCl配料后,直接转化成K2SO1。因此配料后的体系点即在AB直线上,又必须落在K2SO4的结晶区内。为获得较高的转化率,液相点控制在E点较好。故配料的体系点是AB线与ME线的交点F为最佳配料点。KCl与MgSO4·7H2O的配料比为:(当量比)
KCl:MgSO4·7H2O=BF:FA=60∶40
加水量应据水图分析确定。水图上各小写字母与干盐图上各大写字母一一对应,b点为MgSO4·7H2O在水图上的固相点。KCl与MgSO4·7H2O配料后在水图上的体系点为f点,为使其液相在E点,必须加水使f→f′。
根据计算可知:
每制1tK2SO4,需用1.85tKCl,2.07t MgSO4·7H2O,加淡水3.7t。剩余母液组成为E点,或代替水作配料用,或进行蒸发浓缩析出钾盐循环使用。钾的转化率为45%左右。
(二)二段转化法
为提高钾的转化率,可用二段转化法,即用KCl和MgSO4·7H2O配料,先转化成含钾复盐软钾镁矾(K2SO4·MgSO4·6H2O),再由K2SO4·MgSO4·6H2O和KCl配料第二段转化成K2SO4。工艺分析见图6-6-2。
1.第一段转化 第一段配料应使体系点落入K2SO4·MgSO4·6H2O的结晶区,为提高钾的转化率,液相应控制在C点(或D点),故AB线与GC线的交点Ⅰ为最佳配料点。KCl与MgSO4·7H2O的配料比为ⅠB:AI。在水图上配料体系点为i。为使液相点控制在C点上,必须向体系中加水,使i→i′。经转化平衡后,便可得到固相K2SO4·MgSO4·6H2O。钾的转化率为84%。
第一段的配料重量比(kg)为:
2.第二段转化 将第一段转化出的K2SO4·MgSO4·6H2O,再与KCl配料,其最佳配料点为H点,在水图上为h点。为使第二段转化的液相控制在E点上,还必须再加水,使h→h′。转化平衡后可得到固相的K2SO4。
经计算可知,第二段配料的重量比如下:
每制It K2SO4共需1.36tKCl、2.045tMgSO4·7H2O和2.288t淡水。钾的总转化率67.75%。
由以上分析看出:二段转化法钾的转化率明显地高于一段转化法,而且剩余母液量也较少,减少了母液后处理的困难。故工业上多采用二段转化法制硫酸钾。转化法制得的硫酸钾质量在90%以上。
转化过程中的中间产品K2SO4·MgSO4·6H2O本身就是良好的钾镁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