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红
出处:按学科分类—工业技术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食品添加剂手册》第112页(2150字)
别名 辣椒红色素、辣椒油树脂
编码 GB 08.106;INS 160C
化学结构 主要着色成分为(Ⅰ)辣椒红素和(Ⅱ)辣椒玉红素,属类胡萝卜素。此外,还含有一定量非着色成分辣椒素(Ⅲ)。
(Ⅰ)辣椒红素(Capsanthin)
C40Hs6O3 相对分子质量 584.85
(Ⅱ)辣椒玉红素(Capsorubin)
C40H56O4 相对分子质量 600.85
(Ⅲ)辣椒素(Capsaicin):目前所知呈辣味组分有14种,其基本结构骨架相同,只是侧链的R基团有差异。
辣素:R=-(CH2)4-CH=CH-(CH3)2
C18H27NO3 相对分子质量 305.40
二氢辣素:R=-(CH2)6-CH-(CH3)2
降二氢辣素:R=-(CH2)5-CH=CH-(CH3)2
高二氢辣素:R=-(CH2)7-CH=CH-(CH3)2
高辣素:
R=-(CH2)4-CH=CH-CH2-CH-(CH3)2
上述前两种的含量占辣味组分含量的80%以上。前5种的含量占辣味组分含量的90%以上。其余的含量甚微。
性状 深红色粘性油状液体。依来源和制法不同,具有不同程度的辣味。在石油醚(汽油)中最大吸收峰波长为475.5nm,在正己烷中为504nm,在二硫化碳中为503nm和542nm,在苯中为486nm和519nm。可任意溶解于丙酮、氯仿、正己烷、食用油。易溶于乙醇,稍难溶于丙三醇,不溶于水。本品耐光性差,波长210~440nm,特别是285nm紫外光可促使本品褪色。对热稳定,160℃加热2h几乎不退色。Fe+3、Cu+2、Co+2可使之退色。遇Al+3、Sn+2、Pb+2发生沉淀,此外,几乎不受其他离子影响。着色力强。色调因稀释浓度不同由浅黄至橙红色。
制法 将茄科植物辣椒(Capsicum annum L.)的成熟干燥果实之果皮粉碎后,用乙醇、丙酮、异丙醇或正己烷抽提,滤液经纯化加工而制得。
质量标准
注:中国辣椒红标准有待修订(参见辣椒橙)。
毒理学依据
1.LD50 小鼠口服大于75mL/kg(bw)(雄性)(油溶型色素);
小鼠腹腔注射大于50mL/kg(bw)(雄性)(油溶型色素)。
小鼠口服大于75g/kg(bw)(雄性)(水分散型色素);
小鼠腹腔注射大于50g/kg(bw)(雄性)(水分散型色素)。
2.ADl 不能提出(FAO/WHO,1994)(本品安全性高,现各国均许可使用)。
使用 着色剂。
1.使用注意事项
(1)本品不耐光照,特别是285nm波长光使之迅速退色,因此,应尽量避光。L-抗坏血酸对本品有保护作用,一般用量0~5g/L。
(2)本品经乳化可制成水溶性或水分散性色素,可用于饮料、冰棍、冰淇淋、雪糕等。
2.使用范围及使用量
(1)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 2760-1996)规定:可用于冰淇淋、糕点上彩装、雪糕、冰棍、饼干、熟肉制品、人造蟹肉、酱料、糖果,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
(2)FAO/WHO(1984)规定:用于加工干酪,按良好生产规范;用于黄瓜,300mg/kg(单用或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