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
出处:按学科分类—医药、卫生 中山大学出版社《临床人体解剖生理学》第223页(3847字)
静脉是输送血液回心的管道,起自毛细血管,在回心的过程中不断接受许多小支(称属支)的血液,颇似溪流和江河。因此静脉管径是逐渐加粗,最后合成上、下腔静脉(superior and inferior vena cava),分别注入右心房(图6-27)。
图6-27 全身静脉概况(A)
图6-27 全身静脉概况(B、C)
图6-27 全身静脉概况(D、E)
图6-27 全身静脉概况(F(1)、(2))
图6-27 全身静脉概况(G、H)
图6-27 全身静脉概况(Ⅰ(1)、(2))
头颈、上肢、下肢及门静脉等全身静脉等见图6-27A~K。
静脉与动脉均为输送血液的管道,故其结构、行程与分布有许多相似之处:如分布的对称性、管壁三层膜结构(内膜、中膜和外膜)及深静脉多与动脉伴行,且多同名等。但静脉本身还有以下特点:
(1)静脉内有静脉瓣(valvula venosa)。静脉是输送血液回心的管道。静脉管壁较相应的动脉管壁薄、口径大,因此可容纳较多的回流血液。静脉瓣是静脉形态结构上最主要的特征(图6-28A、B),为静脉内膜折叠伸入腔内,呈半月形小袋状结构,袋口指向心脏,当血液流向心脏时,静脉瓣平贴管壁;当血液逆流时,则瓣膜游离,小袋充满血液把管腔关闭。犹如江河之闸门,仅向一个方向开放,从而促使血液向心流动,防止血液倒流。静脉瓣绝大多数成对排列,也可为单瓣或三瓣。人体内静脉瓣的配布规律与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密切相关,如体位与重力对静脉回流影响最大。人体平卧位时,由于全身静脉大部分与心脏在同一水平,重力的影响不明显,当变为直立位时,则因重力关系,大量血液滞留于心脏平面以下的血管中。所以健康的人站立时,位于心脏平面以上的浅静脉如颈外静脉、上举的手臂看不到皮下静脉,但下垂手臂,则皮下静脉粗壮充盈,明显可见。如果较长时间站立不动,身体低垂部分如下肢的血管长期充盈扩张,可发生静脉曲张(varicose vein)。在其他四足动物,大多数容量血管都处于心脏平面以上,上述情况就不像人类那样明显。
有些长期卧床或体弱多病的人,静脉管壁紧张性较低,也较易扩张,加上肌肉萎缩,挤压作用减弱,当由蹲位或卧位突然直立时,由于血液淤滞在下肢,静脉回流不足,而致心输出量减少,动脉血压骤然下降,此时可由于视网膜(retina)缺血而出现眼前发黑,甚至引起脑缺血(cerebral ischemia)而晕厥(syncope)。如果下肢骨骼肌收缩功能正常时情况就不一样,此乃由于肌肉间或肌肉内的静脉受到挤压,而且静脉管内有静脉瓣,使静脉内的血液只能向心脏方向流动。所以骨骼肌与静脉瓣对静脉回流起着“泵”(pump)的作用,被称为“静脉泵”(vein pump)或肌肉泵(muscle pump)(图6-28)。
图6-28 静脉瓣、“肌肉泵”或“静脉泵”示意图(A、B)
此外,心脏收缩力量、呼吸运动对静脉回流也有一定的影响。当心脏收缩力量很强,则心室排空就较完全,在心舒期中心室内压就较低,对心房和大静脉抽吸力量也相应较强,有力地促进静脉回流。当右心衰竭时,右心室射血力量明显减弱,到了心舒期右心室内压升高,血液淤积于右心房和大静脉内,使右心房压力升高,静脉血回流受阻,患者可出现颈静脉怒张、下肢浮肿等症状;同样,左心衰竭时也会引起左心房和肺静脉压升高,造成肺淤血和肺水肿。
从影响静脉回流的多个因素不难看出,以人体部位来看,头颈部和胸部位置高于心脏水平以及心脏舒张和吸气时胸腔压力下降,使头颈和胸腔的静脉血顺利回流,故头颈和胸部静脉多数没有静脉瓣;人类直立,四肢受重力影响最大,尤其是下肢,故四肢静脉瓣较多,下肢尤多,特别在下肢浅静脉。
在断肢或断指再植中,总会遇到有一段血管严重挫伤,必须切除而遗留一侧血管缺损,此时,就需用一段小静脉移植修复动脉缺损,而称之为“静脉动脉化”;由于静脉管内有静脉瓣,取下的静脉应先用肝素(heparin)盐水做血管腔内全长扩张,解除切除剥离时所致的痉挛。在此同时要牢记,验证其中是否存在静脉瓣,如有静脉瓣,必须将取下静脉的近心侧倒置后再移植,不然移植后的静脉瓣就会阻止动脉的血流。
(2)静脉(vein)起源于毛细血管,静脉的数目明显地多于动脉,管径也较大,故静脉的总容积超过动脉的总容积一倍以上,约占体循环血容量的65%~70%(不包括门静脉系统);静脉的管壁也较薄,弹性小,故血流较缓慢。但在正常循环进行中动脉与静脉在单位时间内血流总量保持平衡。在断肢再植手术中应注意,静脉在重建血液循环中重要性和静脉分布的有关规律,应按动静脉血流量1∶2的要求,缝合浅层静脉,借此保证动静脉血流量的平衡,方可解决再植肢体术后的肿胀问题。
(3)静脉在分布上有深静脉(deep vein)和浅静脉(superficial vein)两类。深静脉多与动脉伴行,且同名;而浅静脉直接位于皮下组织内,故也称皮下静脉(veins subcutanea),其特点是没有动脉伴行,位置浅,直接在皮下,透过皮肤容易见到,是临床上向体内输液、注射药物和输血的理想解剖位置,如肘正中静脉(median cubitalvein)、大隐静脉(great saphenous vein)、手背的静脉(dorsal venous of hand)等。中心静脉压的测定,常用如颈外静脉(external jugular vein)、锁骨下静脉(subclavian vein)、股静脉(femoral vein)等。此外也可作为插入心导管,以诊断心血管疾病和评定手术后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或注入同位素示踪剂,从扫描图中显示体内肿瘤的部位,常用的部位如颈外静脉(external jugular vein)等。
(4)静脉之间的吻合支远较动脉丰富。在浅静脉之间表浅、深静脉之间以及深静脉之间,均有丰富的吻合(anastomosis),形成静脉网(venous rete)及静脉丛(venous plexus)。通常是:浅静脉一般相互吻合成静脉网(venous rete),如手背静脉网(dorsal venous rete of hand),深静脉则在动脉或某些脏器周围或壁内,其中特别是一些容积经常变动的脏器处形成静脉丛,借以适应脏器容积改变的情况下仍能保证血流畅通,如膀胱静脉丛(vesical venous plexus)、直肠静脉丛(rectal venous plexus)(图6-29A、B)等。
图6-29 直肠静脉丛示意图
(5)静脉的特殊结构系指输送静脉血回心的某些管道,同属静脉系,但与静脉结构又有明显的差异,计有:
a.硬脑膜窦(sinuses of dura mater):它是颅内静脉血回流的主要管道,其形态结构特点是:窦壁由硬脑膜(dura mater)在特定部位,如上矢状窦沟(sulcus for superior sagittal sinus)、乙状窦沟(sulcus for sigmoid sinuses)等分离形成上矢状窦(superior sagittal sinus)和乙状窦(sigmoid sinuses)等(图6-30)。窦的腔面也衬以内皮(endothelium),但窦壁无肌层,窦内无瓣膜(valves)。由于硬脑膜固着于骨,故窦腔常处于开放状态,保证血流通畅。当外伤时,窦壁不能收缩,往往出血不止。
图6-30 静脉特殊结构:硬脑膜窦和板障静脉
b.板障静脉(diploic vein)是于颅骨板障(diploic)中的扁平静脉,壁薄无瓣膜,借贯穿颅骨的导血管(emissary vessels)向内与硬脑膜窦相连,内外连通头皮静脉,所以板障静脉亦与脑血流量的调节有关(图6-30)。在通常情况下其血流并不活跃,因脑的全部血量,几乎都经脑膜静脉窦至颈内静脉(internal jugular vein)回流。只有在颅内压增高时,颅内静脉可能经导血管流向颅外,故长期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其板障静脉与导血管可扩张、粗大,开颅手术时应予注意止血。